我生三十年
出自清朝谢兰生的《咏史》- 我生三十年,曾读汉魏史。我读汉魏史,仰止习凿齿。
谓魏为正统,蜀乃以寇视。茫茫数百载,谁复能议此。
赖公发聋聩,大声震里耳。独帝汉昭烈,分别冠与履。
天道以不丧,人心以不死。煌煌良史才,下启紫阳子。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描述作者生活中的阅读经历。他在三十年的时间里,研究了汉魏时期的历史文献,对于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非常仰慕那些能够凿齿获得珍贵资料的人们。 诗歌中提到了魏和蜀两个国家,虽然已经过去了数百年,但是人们在对于这两个国家的地位和价值观念上仍然存有分歧和争议,也许永远无法做出确定的结论。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表达了对于公发的钦佩,公发作为一个聋哑人,却能够用嘹亮的声音将历史真相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历史的真相。 最后,诗人认为只有天道不会变化,而人心也可以被历史所感化,因此具有良好品德和才华的历史学家应该成为启示后人的楷模。
- 背诵
-
咏史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描述作者生活中的阅读经历。他在三十年的时间里,研究了汉魏时期的历史文献,对于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有了深入的了解,…展开这首诗是描述作者生活中的阅读经历。他在三十年的时间里,研究了汉魏时期的历史文献,对于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非常仰慕那些能够凿齿获得珍贵资料的人们。 诗歌中提到了魏和蜀两个国家,虽然已经过去了数百年,但是人们在对于这两个国家的地位和价值观念上仍然存有分歧和争议,也许永远无法做出确定的结论。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表达了对于公发的钦佩,公发作为一个聋哑人,却能够用嘹亮的声音将历史真相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历史的真相。 最后,诗人认为只有天道不会变化,而人心也可以被历史所感化,因此具有良好品德和才华的历史学家应该成为启示后人的楷模。折叠 -
谢兰生
(1760—1831)清广东南海人,字佩士,又字澧浦。嘉庆七年进士。以亲老告归。博雅好古,工诗文、书画、篆刻,精鉴别。有《鸡肋草》、《常惺惺斋文集》等。…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254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