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离绪
出自清朝顾贞观的《八声甘州 端午》- 恁喧阗那得怨魂酬。罗绮照中流。问谁乘片舸,笔床砚匣,冷处夷犹。
别是沅湘风味,都不混葵榴。独向烟波外,占取清秋。
当日芙蓉湖上,正水嬉初散,杜牧空留。忽催归暮雨,小泊近朱楼。
最难忘、风灯零乱,乍隔船、惊见几回头。伤离绪、彩丝千结,嘱咐亲收。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来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主要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怀念往事时的心情和情感。 第一句“恁喧阗那得怨魂酬”,表达的是当前环境嘈杂,无法让灵魂得到宁静。接着,“罗绮照中流”则描写了晚霞下的江河水面,美丽而富有诗意。接下来,“问谁乘片舸,笔床砚匣,冷处夷犹”,则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想象,她希望自己也能像旧时的才子一样,在安静的地方静心思考、创作。 第二联“别是沅湘风味,都不混葵榴。独向烟波外,占取清秋。”则与上文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沅湘是指湖南,葵榴则是指桂林的特产,但此时作者身在他乡,无法享受家乡美食的滋味。最后一句“独向烟波外,占取清秋”,则是表达了作者对清秋季节的喜爱和追求。 第三联“当日芙蓉湖上,正水嬉初散,杜牧空留。忽催归暮雨,小泊近朱楼。”则是回忆过去的经历。芙蓉湖是江南著名景点,而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这里表达了作者在芙蓉湖畔与友人一起欣赏杜牧的诗篇的情境。但随着时间推移,天色逐渐变暗,暮雨催人归去,作者只能在附近的朱楼小坐片刻。 最后一联“最难忘、风灯零乱,乍隔船、惊见几回头。伤离绪、彩丝千结,嘱咐亲收。”则描绘了作者与恋人分别时的场景。此处的“风灯”指的是灯笼,表达了夜晚迷离的氛围。作者与恋人相距两岸,每次看到船过来,都会心生希望,但往往是空欢喜一场。最后作者在手帕上系了一千道彩丝,交给恋人保管,表达了对彼此的思念和珍重。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深的怀念、渴望和感伤之情。
- 背诵
-
八声甘州 端午诗意赏析
这首诗来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主要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怀念往事时的心情和情感。 第一句“恁喧阗那得怨魂酬”,表达…展开这首诗来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主要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怀念往事时的心情和情感。 第一句“恁喧阗那得怨魂酬”,表达的是当前环境嘈杂,无法让灵魂得到宁静。接着,“罗绮照中流”则描写了晚霞下的江河水面,美丽而富有诗意。接下来,“问谁乘片舸,笔床砚匣,冷处夷犹”,则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想象,她希望自己也能像旧时的才子一样,在安静的地方静心思考、创作。 第二联“别是沅湘风味,都不混葵榴。独向烟波外,占取清秋。”则与上文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沅湘是指湖南,葵榴则是指桂林的特产,但此时作者身在他乡,无法享受家乡美食的滋味。最后一句“独向烟波外,占取清秋”,则是表达了作者对清秋季节的喜爱和追求。 第三联“当日芙蓉湖上,正水嬉初散,杜牧空留。忽催归暮雨,小泊近朱楼。”则是回忆过去的经历。芙蓉湖是江南著名景点,而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这里表达了作者在芙蓉湖畔与友人一起欣赏杜牧的诗篇的情境。但随着时间推移,天色逐渐变暗,暮雨催人归去,作者只能在附近的朱楼小坐片刻。 最后一联“最难忘、风灯零乱,乍隔船、惊见几回头。伤离绪、彩丝千结,嘱咐亲收。”则描绘了作者与恋人分别时的场景。此处的“风灯”指的是灯笼,表达了夜晚迷离的氛围。作者与恋人相距两岸,每次看到船过来,都会心生希望,但往往是空欢喜一场。最后作者在手帕上系了一千道彩丝,交给恋人保管,表达了对彼此的思念和珍重。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深的怀念、渴望和感伤之情。折叠 -
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字华峰,亦作华封,又字远平,号梁汾,初名华文。生于明崇祯十年丁丑,卒于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江苏无锡人。贞观的曾祖顾宪成是晚明东林党人的领袖,顾氏家族是无锡之邑的名门望族,有着极好的文化传统,同时又具有高风亮节的门风。贞观禀性聪颖,少年时代即参加了由吴江名士吴兆骞兄弟主盟的「慎交社」,于社内斩露出过人的才华,与声望甚隆的吴兆骞齐名并…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236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