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乌程路
出自两汉王褒的《挽徐母施氏》- 极目乌程路,高堂旅榇归。音容芳树远,心绪片云飞。
别泪茅生馔,荒尘莱子衣。青山佳兆在,寂寞掩春晖。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离别时的凄苦之情。诗中主人公极目远望,看着归途漫长的路程,心里感到茫然无助。但同时,他又想起了旅途中美好的记忆,心绪随之飞扬,仿佛一片片云彩飘荡在天空。 诗人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主人公的悲伤与无奈:眼前的乌程路漫长而曲折,让主人公倍感疲惫;高堂旅榇意味着背负着沉重的行囊,让主人公感到心力交瘁;芳树等美景虽然仍在眼前,却已经变得遥不可及,让主人公感到深深的失落和孤独。最后,诗人用“掩春晖”来暗示主人公的离别之情,将青山的佳兆与主人公内心的悲伤相对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达出了主人公的无限哀愁。
- 背诵
-
挽徐母施氏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离别时的凄苦之情。诗中主人公极目远望,看着归途漫长的路程,心里感到茫然无助。但同时,他又想起了旅途中美好的记…展开这首诗描写了离别时的凄苦之情。诗中主人公极目远望,看着归途漫长的路程,心里感到茫然无助。但同时,他又想起了旅途中美好的记忆,心绪随之飞扬,仿佛一片片云彩飘荡在天空。 诗人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主人公的悲伤与无奈:眼前的乌程路漫长而曲折,让主人公倍感疲惫;高堂旅榇意味着背负着沉重的行囊,让主人公感到心力交瘁;芳树等美景虽然仍在眼前,却已经变得遥不可及,让主人公感到深深的失落和孤独。最后,诗人用“掩春晖”来暗示主人公的离别之情,将青山的佳兆与主人公内心的悲伤相对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达出了主人公的无限哀愁。折叠 -
王褒
王褒(513-576),字子渊,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梁元帝时官至吏部尚书、左仆射。西魏攻破江陵,梁元帝投降,王褒也降魏而到魏都长安,官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到了北周时期,王褒与庾信都曾受到重用,官至少司空,宜州刺史。王褒博涉史传,早有文名,在北朝与庾信齐名。现存作品主要是到北朝做官后的诗歌,多写羁旅之情、故国之思,和他在梁时的作品相比较,风格有所改变。有…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22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