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都兰菊有遗风
出自唐朝罗隐的《寄酬邺王罗令公五首(前三首一作感德叙怀寄上罗邺王)》- 营室东回荫斥丘,少年承袭拥青油。
坐调金鼎尊明主,横把雕戈拜列侯。
书札二王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西园旧迹今应在,衰老无因奉胜游。
脉散源分历几朝,纵然官宦只卑僚。
正忧末派沦沧海,忽见高枝拂绛霄。
十万貔貅趋玉帐,三千宾客珥金貂。
良时难得吾宗少,应念寒门更寂寥。
敢将衰弱附强宗,细算还缘血脉同。
湘浦烟波无旧迹,邺都兰菊有遗风。
每怜罹乱书犹达,所恨云泥路不通。
珍重珠玑兼绣段,草玄堂下寄扬雄。
水云开霁立高亭,依约黎阳对福星。
只见篇章矜镂管,不知勋业柱青冥。
早缘入梦金方砺,晚为传家鼎始铭。
鹤发四垂烟阁远,此生何处拜仪形。
锦笈朱囊连复连,紫鸾飞下浙江边。
绡从海室夺烟雾,乐奏帝宫胜管弦。
长笑应刘悲显达,每嫌伊霍少诗篇。
戴湾老圃根基薄,虚费工夫八十年。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老人的心境,他回忆过去的辉煌事业,但现在已经衰老,无法再奋斗。他回忆年轻时的青涩岁月,那时他是一个有为青年,承袭了家族的荣誉,坐在高位上拥有权力和财富。他曾以文学才华自豪,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才华不足以媲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 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沮丧,认为他的官职和地位都十分卑微。他谴责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他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记住他的血脉传承,并珍视他留下的文化遗产。 诗中也提到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如“书札二王争巧拙”指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两位才子之间的竞争。“篇章七子避风流”则暗示了文学界的规范和约束。 最后,诗人用自己的经历告诫读者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 背诵
-
寄酬邺王罗令公五首(前三首一作感德叙怀寄上罗邺王)诗意赏析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老人的心境,他回忆过去的辉煌事业,但现在已经衰老,无法再奋斗。他回忆年轻时的青涩岁月,那时他是一个有为青…展开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老人的心境,他回忆过去的辉煌事业,但现在已经衰老,无法再奋斗。他回忆年轻时的青涩岁月,那时他是一个有为青年,承袭了家族的荣誉,坐在高位上拥有权力和财富。他曾以文学才华自豪,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才华不足以媲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 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沮丧,认为他的官职和地位都十分卑微。他谴责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他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记住他的血脉传承,并珍视他留下的文化遗产。 诗中也提到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如“书札二王争巧拙”指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两位才子之间的竞争。“篇章七子避风流”则暗示了文学界的规范和约束。 最后,诗人用自己的经历告诫读者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折叠 -
罗隐
罗隐(833─909),唐著名文学家。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县)人,一作余杭(今属浙江)人。少时即负盛名。但因其诗文好抨击时政,讥讽公卿,故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隐。黄巢农民起义爆发后,他为避战乱而返归故乡,投奔镇海节度使钱鏐,钱鏐很赏识他的才华,光启三年(887),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天祐三年(906),充节度判官。后梁开平二年(908),授给…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21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