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远自西天竺
出自唐朝权德舆的《锡杖歌送明》- 上人远自西天竺,头陁行遍国朝寺。
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护法护身唯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
乍来松径风更寒,遥映霜天月成魄。后夜空山禅诵时,寥寥挂在枯树枝。
真法常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佛川此去何时回,应真莫便游天台。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上人(指出家修行的佛教徒),他离开了西天竺,行遍了国内各地的寺庙,口中念着古老的经文,手持金色的策杖,不断巡游。他只抱着一件事情,就是要护法护身,并通过振动锡杖来表达他的存在和存在感。他前往深山幽谷,迎接寂静与孤独,也拥抱风雪霜月的洗礼。在空山夜晚的禅堂中,他继续默默颂经,苦练内心并且顺应自然的变化。最后,这个上人告别了佛川,随着缘分的安排走向未来,渴望将真正的佛法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并且认为游历天台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诗意深邃,道出了佛教思想中的“随缘而行、心无挂碍”的信仰。
- 背诵
-
锡杖歌送明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上人(指出家修行的佛教徒),他离开了西天竺,行遍了国内各地的寺庙,口中念着古老的经文,手持金色的策杖,不…展开这首诗描写了一位上人(指出家修行的佛教徒),他离开了西天竺,行遍了国内各地的寺庙,口中念着古老的经文,手持金色的策杖,不断巡游。他只抱着一件事情,就是要护法护身,并通过振动锡杖来表达他的存在和存在感。他前往深山幽谷,迎接寂静与孤独,也拥抱风雪霜月的洗礼。在空山夜晚的禅堂中,他继续默默颂经,苦练内心并且顺应自然的变化。最后,这个上人告别了佛川,随着缘分的安排走向未来,渴望将真正的佛法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并且认为游历天台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诗意深邃,道出了佛教思想中的“随缘而行、心无挂碍”的信仰。折叠 -
权德舆
权德舆,唐朝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 …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183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