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看德星悬
出自唐朝王翰的《存心堂诗为彭州判作》- 虚静元无迹,灵台本湛然。服膺还有得,逐物亦能迁。
准定知高下,铜光见丑妍。祗应求大用,未是泥尘编。
北阙辞华衮,南荒拜绣旃。听韶丹陛下,纳表五云边。
走马来钟阜,持麾到颍川。自今霄汉上,争看德星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一首道家哲理诗,主要表达了追求道家境界的思想和志向。 第一句“虚静元无迹,灵台本湛然。”表明修炼者应该保持心境的平静和洁净,去掉杂念,使内心归于宁静。 第二句“服膺还有得,逐物亦能迁。”表明在修炼过程中,除了内心的境界提升,也可以获得外在的收获和改变,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眼界也会跟着拓宽。 第三句“准定知高下,铜光见丑妍。”强调要寻找到真正的价值观,不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认清事物的本质。 第四句“祗应求大用,未是泥尘编。”表达了一个人应当追求高尚的目标和使命,而不是沉浸在俗世琐事中。 第五句“北阙辞华衮,南荒拜绣旃。”描述了诗人自己放弃官位,在南方山野中修行的场景。 第六句“听韶丹陛下,纳表五云边。”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修行,得到能够拯救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最后两句“走马来钟阜,持麾到颍川。自今霄汉上,争看德星悬。”则表明诗人要继续追求更高的境界,不断向着成为道家的圣人努力。
- 背诵
-
存心堂诗为彭州判作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道家哲理诗,主要表达了追求道家境界的思想和志向。 第一句“虚静元无迹,灵台本湛然。”表明修炼者应该保持心…展开这首诗是一首道家哲理诗,主要表达了追求道家境界的思想和志向。 第一句“虚静元无迹,灵台本湛然。”表明修炼者应该保持心境的平静和洁净,去掉杂念,使内心归于宁静。 第二句“服膺还有得,逐物亦能迁。”表明在修炼过程中,除了内心的境界提升,也可以获得外在的收获和改变,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眼界也会跟着拓宽。 第三句“准定知高下,铜光见丑妍。”强调要寻找到真正的价值观,不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认清事物的本质。 第四句“祗应求大用,未是泥尘编。”表达了一个人应当追求高尚的目标和使命,而不是沉浸在俗世琐事中。 第五句“北阙辞华衮,南荒拜绣旃。”描述了诗人自己放弃官位,在南方山野中修行的场景。 第六句“听韶丹陛下,纳表五云边。”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修行,得到能够拯救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最后两句“走马来钟阜,持麾到颍川。自今霄汉上,争看德星悬。”则表明诗人要继续追求更高的境界,不断向着成为道家的圣人努力。折叠 -
王翰
王翰即王瀚,唐朝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睿宗景云元年(710)登进士第。张说镇守并州,极重其才,举直言极谏科,授昌乐尉。又登超拔群类科。张说任宰相,召他为秘书正字,升任通事舍人、驾部员外郎。开元十四年(726)张说罢相,王翰任汝州刺史,又被贬为仙州别驾;后因任侠嗜酒,豪放不羁,再贬道州司马。后病死于道州司马任上。擅长诗,多壮丽之词,擅长歌…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16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