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知六国随斤斧
出自唐朝赵嘏的《句》- 浮云悲晚翠,落日泣秋风。(见《万花谷》)。
语风双燕立,袅树百劳飞。
松岛鹤归书信绝,橘洲风起梦魂香。
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题秦皇句,
宣宗览之不悦。以上见《优古堂诗话》)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钱塘)。
梁王旧馆已秋色,珠履少年轻绣衣。(以上见《主客图》)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1. 这句话描述了落日余晖映照在浮云上,使它们变成了悲伤的翠色。落日也因为秋风的凄凉而泪流满面。 2. 描述两只燕子站在树枝上,观察周围的百鸟翩翩起舞。 3. 诗人想念远方的知己,但是已经很久没有收到他的来信了。此时,他闻到了橘洲风的味道,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梦幻感觉。 4. 这句话指出尽管有六个国家都被斧头砍伐,但并没有群儒可以定论是非对错。 5. 这句话描绘了千里之外的秋月,和十万军队的嘈杂声音共同构成了夜晚的景象。 6. 诗人回忆着梁王旧府的美景,看到珠履少年穿着轻盈的绣衣,引发了他的思考。
- 背诵
-
句诗意赏析
1. 这句话描述了落日余晖映照在浮云上,使它们变成了悲伤的翠色。落日也因为秋风的凄凉而泪流满面。 2. 描述两只燕子站在…展开1. 这句话描述了落日余晖映照在浮云上,使它们变成了悲伤的翠色。落日也因为秋风的凄凉而泪流满面。 2. 描述两只燕子站在树枝上,观察周围的百鸟翩翩起舞。 3. 诗人想念远方的知己,但是已经很久没有收到他的来信了。此时,他闻到了橘洲风的味道,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梦幻感觉。 4. 这句话指出尽管有六个国家都被斧头砍伐,但并没有群儒可以定论是非对错。 5. 这句话描绘了千里之外的秋月,和十万军队的嘈杂声音共同构成了夜晚的景象。 6. 诗人回忆着梁王旧府的美景,看到珠履少年穿着轻盈的绣衣,引发了他的思考。折叠 -
赵嘏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16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