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兄能琴人所先
出自宋朝李廌的《琴台》- 广陵散成不忍传,渊明援琴葛为弦。
乃知此乐潜圣贤,直与天地通其玄。
我兄能琴人所先,我非知音知自然。
或闻一曲山月前,轻扬如坐春水船。
逆随河源上青天,口胶不语生醴泉。
鼓舞和气如陶埏,至乐默默坐忘年。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古老的音乐和其中所蕴含的非凡力量。诗人描述广陵散这首曲子在传承上遇到的困难,并提到渊明用葛条来代替琴弦进行演奏,以表达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接下来,诗人表达出对音乐的敬意和钦佩之情,认为这种音乐传承自圣贤,与天地相通,具有神秘而深邃的功效。然而,诗人自己并不是一个懂得欣赏古琴音乐的人,只能听到一些琴声的轻扬和山月清辉的呼应。 最后,诗人以自己兄长的身份出现,称颂他是一位擅长古琴演奏的艺术家,而自己则无法领会这种音乐的内涵和韵味。整首诗流露出对古琴音乐的崇敬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虚怀若谷和对天地之间的神秘联系的探索。
- 背诵
-
琴台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古老的音乐和其中所蕴含的非凡力量。诗人描述广陵散这首曲子在传承上遇到的困难,并提到渊明用葛条来代替琴弦进…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古老的音乐和其中所蕴含的非凡力量。诗人描述广陵散这首曲子在传承上遇到的困难,并提到渊明用葛条来代替琴弦进行演奏,以表达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接下来,诗人表达出对音乐的敬意和钦佩之情,认为这种音乐传承自圣贤,与天地相通,具有神秘而深邃的功效。然而,诗人自己并不是一个懂得欣赏古琴音乐的人,只能听到一些琴声的轻扬和山月清辉的呼应。 最后,诗人以自己兄长的身份出现,称颂他是一位擅长古琴演奏的艺术家,而自己则无法领会这种音乐的内涵和韵味。整首诗流露出对古琴音乐的崇敬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虚怀若谷和对天地之间的神秘联系的探索。折叠 -
李廌
李廌(1059─1109)字方叔,号济南,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少以文章谒苏轼,颇受赏识,为「苏门六君子」之一。后苏轼与范祖禹同荐于朝,未果,遂绝意仕进。谓颖为人物渊薮,始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元祐求言,上《忠谏书》、《忠厚论》,并献《兵鉴》二万言论西事。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宋史》、《东都事略》有传。有文集《济南集》,近人自《永乐大典》辑出。《全宋词》…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145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