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迎春色
出自宋朝释守卓的《偈二十四首 其十七》- 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全迷即全悟,全死即全生。
魔佛齐平,孰为非道。又须知生死非涅槃,涅槃非生死。
无生死而不显涅槃,无涅槃而不度生死。法法显然,尘尘自离。
到者里,更须有转身一路。若也转得,枯木枝头,别迎春色。
踢倒铁围山,踏翻生死海。从教月色和云白,管取春来草又青。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歌是表达了佛教中关于生死涅槃的理论。在佛法中,生死是痛苦的根源,而涅槃则是超越生死的境界。生死与涅槃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相互依存的。生死即涅槃,意味着只要把握好对生死的认识,就可以转化为涅槃,而涅槃即生死则表示无论何时我们都处在生死轮回之中。 全迷即全悟,全死即全生,表明只有通过彻底地了解生死涅槃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觉悟和重生。魔佛齐平,孰为非道,说明凡夫和佛在生死涅槃上本质相同,没有优劣之分。 最后两句“到者里,更须有转身一路。若也转得,枯木枝头,别迎春色。”则是告诫人们修行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警觉,时刻转变自己的观念和态度,否则将会错失机会,白白浪费时间。最后一句话“踢倒铁围山,踏翻生死海。从教月色和云白,管取春来草又青。”则是表达了修行者在超越生死涅槃之后可以看到更加美好的世界,享受到更加纯净的心灵和生命的归属感。
- 背诵
-
偈二十四首 其十七诗意赏析
这首诗歌是表达了佛教中关于生死涅槃的理论。在佛法中,生死是痛苦的根源,而涅槃则是超越生死的境界。生死与涅槃并不是相互排斥…展开这首诗歌是表达了佛教中关于生死涅槃的理论。在佛法中,生死是痛苦的根源,而涅槃则是超越生死的境界。生死与涅槃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相互依存的。生死即涅槃,意味着只要把握好对生死的认识,就可以转化为涅槃,而涅槃即生死则表示无论何时我们都处在生死轮回之中。 全迷即全悟,全死即全生,表明只有通过彻底地了解生死涅槃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觉悟和重生。魔佛齐平,孰为非道,说明凡夫和佛在生死涅槃上本质相同,没有优劣之分。 最后两句“到者里,更须有转身一路。若也转得,枯木枝头,别迎春色。”则是告诫人们修行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警觉,时刻转变自己的观念和态度,否则将会错失机会,白白浪费时间。最后一句话“踢倒铁围山,踏翻生死海。从教月色和云白,管取春来草又青。”则是表达了修行者在超越生死涅槃之后可以看到更加美好的世界,享受到更加纯净的心灵和生命的归属感。折叠 -
…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087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