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将有漏身
出自宋朝许及之的《园丁以菊为屏为船转庵竹院谛赏不足分题得塔字》- 眷彼东篱花,忽作西灵塔。又如船子泛,复似南屏阖。
园翁起童心,须弥欣芥纳。分题要铿锵,饫秋振萧飒。
我合浮屠尖,工须画溪罨。崚嶒玉崔嵬,团栾金匼匝。
俨然香色俱,间彼青黄杂。天成具体相,人事因假合。
愿修衣裓供,用作布地蹋。那将有漏身,久实无缝合。
转庵曾著语,竹院尝挂搭。我有一句子,无问亦无答。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佛教禅宗诗歌,表现出作者对佛法的理解和修行的向往。 第一句“眷彼东篱花,忽作西灵塔。”意思是看到东边的篱笆花,突然变成了西边的佛塔。这里是在形容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景物突然转化为佛性所在的体验。 第二句“又如船子泛,复似南屏阖。”是比喻自己像是在船上漂浮,或者是在南屏山上闭关修行,与世界隔绝,沉静内省。 第三句“园翁起童心,须弥欣芥纳。”是说像一个年老的园丁一样,在修行中恢复了童心。修行者必须以愉悦之心接受修行的所有过程,就像拿起一粒小小的芥子,却能够欣然收纳须弥大地一样。 第四句“分题要铿锵,饫秋振萧飒。”是说修行者应当用有力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思想观点,让思想的火花在秋天的气息中闪耀,激荡起寒风。 第五句“我合浮屠尖,工须画溪罨。”是说作者要把自己和佛塔融为一体,用手艺细致勾勒出山间小溪的流动之美。 第六句“崚嶒玉崔嵬,团栾金匼匝。”是在描述自然山水之美,将它与佛教修行相互映衬,以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第七句“俨然香色俱,间彼青黄杂。”是在表达修行者已经能够看到万物的真实面目,不再分辨香花与骨肉,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佛性的呈现。 第八句“天成具体相,人事因假合。”是说万物皆为虚幻,修行者应当认清这个真理。 第九句“愿修衣裓供,用作布地蹋。那将有漏身,久实无缝合。”是表达作者要以修行之果来回报社会,并且将修行的成果带入日常生活中。 最后一句“转庵曾著语,竹院尝挂搭。我有一句子,无问亦无答。”是说作者听过转庵的话,竹院里也有他们的交流。作者最后留下一句话,不想回答任何问题,以表达出了解无需言语。
- 背诵
-
园丁以菊为屏为船转庵竹院谛赏不足分题得塔字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佛教禅宗诗歌,表现出作者对佛法的理解和修行的向往。 第一句“眷彼东篱花,忽作西灵塔。”意思是看到东边的篱笆花,…展开这首诗是佛教禅宗诗歌,表现出作者对佛法的理解和修行的向往。 第一句“眷彼东篱花,忽作西灵塔。”意思是看到东边的篱笆花,突然变成了西边的佛塔。这里是在形容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景物突然转化为佛性所在的体验。 第二句“又如船子泛,复似南屏阖。”是比喻自己像是在船上漂浮,或者是在南屏山上闭关修行,与世界隔绝,沉静内省。 第三句“园翁起童心,须弥欣芥纳。”是说像一个年老的园丁一样,在修行中恢复了童心。修行者必须以愉悦之心接受修行的所有过程,就像拿起一粒小小的芥子,却能够欣然收纳须弥大地一样。 第四句“分题要铿锵,饫秋振萧飒。”是说修行者应当用有力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思想观点,让思想的火花在秋天的气息中闪耀,激荡起寒风。 第五句“我合浮屠尖,工须画溪罨。”是说作者要把自己和佛塔融为一体,用手艺细致勾勒出山间小溪的流动之美。 第六句“崚嶒玉崔嵬,团栾金匼匝。”是在描述自然山水之美,将它与佛教修行相互映衬,以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第七句“俨然香色俱,间彼青黄杂。”是在表达修行者已经能够看到万物的真实面目,不再分辨香花与骨肉,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佛性的呈现。 第八句“天成具体相,人事因假合。”是说万物皆为虚幻,修行者应当认清这个真理。 第九句“愿修衣裓供,用作布地蹋。那将有漏身,久实无缝合。”是表达作者要以修行之果来回报社会,并且将修行的成果带入日常生活中。 最后一句“转庵曾著语,竹院尝挂搭。我有一句子,无问亦无答。”是说作者听过转庵的话,竹院里也有他们的交流。作者最后留下一句话,不想回答任何问题,以表达出了解无需言语。折叠 -
…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055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