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此无愧辞
出自宋朝韩维的《公孙孝子》- 丧期著常数,在古固有之。
嗟嗟三季后,礼让俗亦衰。
亲亡有不葬,况问功与期。
公孙布衣士,未免寒与饥。
生兮已不恤,死者吾敢欺。
孝生因其心,礼大实以时。
挺然颓俗内,独以古自为。
萧萧天平山,松柏有馀悲,
可以表懿行,刻此无愧辞。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表达了对孝道的强烈赞颂和对礼法之衰败的悲叹。作者提到了在古代固有的丧期,但现在人们已经不再遵守这一礼仪,礼让之风逐渐式微。他认为即使是亲人离世,也有人不再坚持按照传统习俗去安葬,更何况实现功名、期望富贵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公孙布衣这位士人即使过着贫苦的生活,也不会违背孝道。 作者认为孝敬父母应该是内心深处的自然行为,而非仅仅是因为社会压力或礼制规定而被动遵从。同时,他也批评了当时颓废的社会风气,认为只有坚持古代的道德准则,才能振兴正道,成就真正的美好人生。最后,作者通过描述天平山上松柏的悲鸣来表达他对缅怀先人、尊重传统的态度,并表示刻下这篇诗歌,是他无愧于心的行为。
- 背诵
-
公孙孝子诗意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孝道的强烈赞颂和对礼法之衰败的悲叹。作者提到了在古代固有的丧期,但现在人们已经不再遵守这一礼仪,礼让之风逐…展开这首诗表达了对孝道的强烈赞颂和对礼法之衰败的悲叹。作者提到了在古代固有的丧期,但现在人们已经不再遵守这一礼仪,礼让之风逐渐式微。他认为即使是亲人离世,也有人不再坚持按照传统习俗去安葬,更何况实现功名、期望富贵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公孙布衣这位士人即使过着贫苦的生活,也不会违背孝道。 作者认为孝敬父母应该是内心深处的自然行为,而非仅仅是因为社会压力或礼制规定而被动遵从。同时,他也批评了当时颓废的社会风气,认为只有坚持古代的道德准则,才能振兴正道,成就真正的美好人生。最后,作者通过描述天平山上松柏的悲鸣来表达他对缅怀先人、尊重传统的态度,并表示刻下这篇诗歌,是他无愧于心的行为。折叠 -
…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034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