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此无愧辞

出自宋朝韩维的《公孙孝子
丧期著常数,在古固有之。
嗟嗟三季后,礼让俗亦衰。
亲亡有不葬,况问功与期。
公孙布衣士,未免寒与饥。
生兮已不恤,死者吾敢欺。
孝生因其心,礼大实以时。
挺然颓俗内,独以古自为。
萧萧天平山,松柏有馀悲,
可以表懿行,刻此无愧辞
公孙孝子拼音解读
sàng zhe cháng shù
zài yǒu zhī
jiē jiē sān hòu
ràng shuāi
qīn wáng yǒu zàng
kuàng wèn gōng
gōng sūn shì
wèi miǎn hán
shēng
zhě gǎn
xiào shēng yīn xīn
shí shí
tǐng rán tuí nèi
wéi
xiāo xiāo tiān píng shān
sōng bǎi yǒu bēi
biǎo háng
kuì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表达了对孝道的强烈赞颂和对礼法之衰败的悲叹。作者提到了在古代固有的丧期,但现在人们已经不再遵守这一礼仪,礼让之风逐渐式微。他认为即使是亲人离世,也有人不再坚持按照传统习俗去安葬,更何况实现功名、期望富贵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公孙布衣这位士人即使过着贫苦的生活,也不会违背孝道。 作者认为孝敬父母应该是内心深处的自然行为,而非仅仅是因为社会压力或礼制规定而被动遵从。同时,他也批评了当时颓废的社会风气,认为只有坚持古代的道德准则,才能振兴正道,成就真正的美好人生。最后,作者通过描述天平山上松柏的悲鸣来表达他对缅怀先人、尊重传统的态度,并表示刻下这篇诗歌,是他无愧于心的行为。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公孙孝子诗意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孝道的强烈赞颂和对礼法之衰败的悲叹。作者提到了在古代固有的丧期,但现在人们已经不再遵守这一礼仪,礼让之风逐…展开
这首诗表达了对孝道的强烈赞颂和对礼法之衰败的悲叹。作者提到了在古代固有的丧期,但现在人们已经不再遵守这一礼仪,礼让之风逐渐式微。他认为即使是亲人离世,也有人不再坚持按照传统习俗去安葬,更何况实现功名、期望富贵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公孙布衣这位士人即使过着贫苦的生活,也不会违背孝道。 作者认为孝敬父母应该是内心深处的自然行为,而非仅仅是因为社会压力或礼制规定而被动遵从。同时,他也批评了当时颓废的社会风气,认为只有坚持古代的道德准则,才能振兴正道,成就真正的美好人生。最后,作者通过描述天平山上松柏的悲鸣来表达他对缅怀先人、尊重传统的态度,并表示刻下这篇诗歌,是他无愧于心的行为。折叠

作者介绍

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034948.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