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豁头童不记年
出自宋朝陈师道的《宿柴城》- 卧埋尘叶走风烟,齿豁头童不记年。
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冬冬鼓远三行夜,隐隐平湖四接天。
枕底涛波蓬上雨,故将羁老到愁边。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他生活质朴,不拘泥于俗世的习俗和传统观念。他心态随遇而安,无论是高低起伏,还是顺逆风浪,都只能顺从命运的安排。 他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度过了自己的生活,周围空气清新,湖水平静。虽然天空昏暗,但仍能听到鼓声传来。他面对的是孤独、苦闷和悲伤,但他并没有被这种情绪所淹没,而是用一种自嘲的方式表达他的无奈和失落。
- 背诵
-
宿柴城诗意赏析
-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013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