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南枝春有意
出自宋朝李弥逊的《清平乐》- 推愁何计。车下忘乘坠。日上南枝春有意。已讶红酥如缀。
儿童缓整余杯。芒鞋午夜重来。素面应憎月冷,真香不逐风回。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古代诗人写的,其中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情感。 第一句“推愁何计”,表达了作者心中烦恼纷扰,无法解决的困境。 第二句“车下忘乘坠”,比喻心绪不宁,连一些小事都无法处理妥当。 第三句“日上南枝春有意”,指出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但作者仍然不能释怀。 第四句“已讶红酥如缀”,形容春日里点缀着的花朵,但作者却感到困扰,对美景视而不见。 第五句“儿童缓整余杯”,描述一个孩子悠闲自得地做事情,似乎暂时没有任何烦恼。 第六句“芒鞋午夜重来”,描写作者在深夜里,独自思考问题,难以入眠。 第七句“素面应憎月冷”,用素面来比喻清贫,月亮的寒冷则暗示着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最后一句“真香不逐风回”,表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但往往无法得到。整首诗的意境是诗人内心矛盾,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但又感觉到现实的无奈和困顿。
- 背诵
-
清平乐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古代诗人写的,其中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情感。 第一句“推愁何计”,表达了作者心中烦恼纷扰,无法解决的困境。 第…展开这首诗是古代诗人写的,其中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情感。 第一句“推愁何计”,表达了作者心中烦恼纷扰,无法解决的困境。 第二句“车下忘乘坠”,比喻心绪不宁,连一些小事都无法处理妥当。 第三句“日上南枝春有意”,指出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但作者仍然不能释怀。 第四句“已讶红酥如缀”,形容春日里点缀着的花朵,但作者却感到困扰,对美景视而不见。 第五句“儿童缓整余杯”,描述一个孩子悠闲自得地做事情,似乎暂时没有任何烦恼。 第六句“芒鞋午夜重来”,描写作者在深夜里,独自思考问题,难以入眠。 第七句“素面应憎月冷”,用素面来比喻清贫,月亮的寒冷则暗示着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最后一句“真香不逐风回”,表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但往往无法得到。整首诗的意境是诗人内心矛盾,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但又感觉到现实的无奈和困顿。折叠 -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00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