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馆待公至

出自宋朝胡宿的《寄题斋馆
东南有仙人,玉案经近侍。为爱飞来峰,翻然下平地。
白云相与栖,绛雪居尝饵。日作冷泉游,时寻径山醉。
径山有五峰,参差标紫翠。西山玉芝岩,缥缈多云气。
岩间名胜僧,除馆待公至。施树得楩楠,开轩对松桂。
啼鸟傍檐楹,鸣泉落阶砌。藓径阔三条,篮舆时一诣。
汲井试茶腴,援琴和松吹。荣启老来歌,华胥午间睡。
追随支许游,啸咏羲皇治。武林贤主人,官仪斗枢贵。
同是老成人,俱怀方外志。流水与断墁,神交复心契。
数幅伻山图,三伏挂厅事。长谣紫芝曲,远寄青霞意。
他年羾赤霄,定挹浮丘袂。
寄题斋馆拼音解读
dōng nán yǒu xiān rén
àn jīng jìn shì
wéi ài fēi lái fēng
fān rán xià píng
bái yún xiàng
jiàng xuě cháng ěr
zuò lěng quán yóu
shí xún jìng shān zuì
jìng shān yǒu fēng
cān chà biāo cuì
西 shān zhī yán
piāo miǎo duō yún
yán jiān míng shèng sēng
chú guǎn dài gōng zhì
shī shù pián nán
kāi xuān duì sōng guì
niǎo bàng yán yíng
míng quán luò jiē
xiǎn jìng kuò sān tiáo
lán shí
jǐng shì chá
yuán qín sōng chuī
róng lǎo lái
huá jiān shuì
zhuī suí zhī yóu
xiào yǒng huáng zhì
lín xián zhǔ rén
guān dòu shū guì
tóng shì lǎo chéng rén
huái 怀 fāng wài zhì
liú shuǐ duàn màn
shén jiāo xīn
shù bēng shān
sān guà tīng shì
zhǎng yáo zhī
yuǎn qīng xiá
nián gòng chì xiāo
dìng qiū mè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述一个仙人的生活和所处环境,描绘了他的住所和游玩活动,以及和其他仙人、僧侣、文人之间的交往。整首诗充满了想象力和浪漫气息。 首先描述了东南有一位仙人,常在玉案旁边侍奉。他因为爱情而飞到了山上,然后又回到了平地上。白云和绛雪都来和他相伴,他常去冷泉游玩,在山径上寻找醉意。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径山上的五座峰,它们高低错落,标志性的紫色和翠绿色突出。西山的玉芝岩则有缥缈多云气,非常神秘。岩间有许多名胜,如僧侣居所、除馆等等。在那里,仙人施树得到了楩楠,开设房间对着松桂树。鸟儿在檐楹上啼叫,清泉从阶砌中流过,藓径上宽敞舒适,篮车偶尔停靠。 仙人喜欢汲取井水品茶,弹奏琴曲,享受老年生活。他唱歌、游山玩水,和支许等文人雅士一起吟咏羲皇时代的治理。武林贤主和官员们也会来这里拜访。 最后,诗人写道仙人画了数幅山水画,挂在了厅内,在炎热的夏天演绎着紫芝曲,并寄托了对蓝天白云的遥远向往。未来,他也有可能飞升仙境,离开这个世间去探寻更广阔的天地。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寄题斋馆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述一个仙人的生活和所处环境,描绘了他的住所和游玩活动,以及和其他仙人、僧侣、文人之间的交往。整首诗充满了…展开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述一个仙人的生活和所处环境,描绘了他的住所和游玩活动,以及和其他仙人、僧侣、文人之间的交往。整首诗充满了想象力和浪漫气息。 首先描述了东南有一位仙人,常在玉案旁边侍奉。他因为爱情而飞到了山上,然后又回到了平地上。白云和绛雪都来和他相伴,他常去冷泉游玩,在山径上寻找醉意。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径山上的五座峰,它们高低错落,标志性的紫色和翠绿色突出。西山的玉芝岩则有缥缈多云气,非常神秘。岩间有许多名胜,如僧侣居所、除馆等等。在那里,仙人施树得到了楩楠,开设房间对着松桂树。鸟儿在檐楹上啼叫,清泉从阶砌中流过,藓径上宽敞舒适,篮车偶尔停靠。 仙人喜欢汲取井水品茶,弹奏琴曲,享受老年生活。他唱歌、游山玩水,和支许等文人雅士一起吟咏羲皇时代的治理。武林贤主和官员们也会来这里拜访。 最后,诗人写道仙人画了数幅山水画,挂在了厅内,在炎热的夏天演绎着紫芝曲,并寄托了对蓝天白云的遥远向往。未来,他也有可能飞升仙境,离开这个世间去探寻更广阔的天地。折叠

作者介绍

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99177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