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有白蘋洲
出自宋朝沈辽的《走笔奉酬伯昌示潇湘烟竹图》- 三年潇湘客,不厌潇湘游。二水相会处,下有白蘋洲。
洲上多美竹,出没清浅流。森森百顷青,玉簳长与修烟浮。
岁久无人采,往往半折古岸头。坡陁上下不知际,直接九疑千古愁。
当时古人相会处,至今作亭在林幽。最爱苦雨时,吾尝棹轻舟。
乐与渔人相往返,其意岂在网与钩。由来古人能放达,何必傲王侯。
洛阳公子有佳致,落笔直与造化侔。方拿抨图止数尺,写出潇湘千里秋。
南山老夫谢世故,一榻静卧如浮沤。遣使持书远相示,欲与老夫醒病眸。
老夫困瘁不知报,世上谁为王子猷。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潇湘地区游历的经历和感受。他在潇湘游玩了三年,仍然不厌其烦,并在二水相会处发现了一座美丽的白蘋洲。洲上有许多美丽的竹林,沿着清浅的流水出没,森林茂密,青翠欲滴,十分宜人。但这些竹林却长期无人问津,经常被风雨摧折,显得有些萧索。 诗中作者也提到了九疑山,它位于长江南岸,是一个如同迷宫一般的山峦。因为山势高耸陡峭,形似云雾,所以被称作“九疑”。虽然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经来过这里,但是依旧没有解开这座神秘山峰的谜题,对此感到无限感叹。 最后,作者引用了南山老夫的事例,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人放达豁达的敬重之情,并将自己与渔民并列,表示自己与渔民一样,追求的是内心深处的自由和快乐。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因为老夫已经去世,时代变迁,很多人已经忘记了他的存在。
- 背诵
-
走笔奉酬伯昌示潇湘烟竹图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潇湘地区游历的经历和感受。他在潇湘游玩了三年,仍然不厌其烦,并在二水相会处发现了一座美丽的白蘋洲。洲上…展开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潇湘地区游历的经历和感受。他在潇湘游玩了三年,仍然不厌其烦,并在二水相会处发现了一座美丽的白蘋洲。洲上有许多美丽的竹林,沿着清浅的流水出没,森林茂密,青翠欲滴,十分宜人。但这些竹林却长期无人问津,经常被风雨摧折,显得有些萧索。 诗中作者也提到了九疑山,它位于长江南岸,是一个如同迷宫一般的山峦。因为山势高耸陡峭,形似云雾,所以被称作“九疑”。虽然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经来过这里,但是依旧没有解开这座神秘山峰的谜题,对此感到无限感叹。 最后,作者引用了南山老夫的事例,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人放达豁达的敬重之情,并将自己与渔民并列,表示自己与渔民一样,追求的是内心深处的自由和快乐。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因为老夫已经去世,时代变迁,很多人已经忘记了他的存在。折叠 -
…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979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