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川晚作罗浮游

出自宋朝汪藻的《题孙益远三士堂
稚川晚作罗浮游,渊明暂出还归休。东坡百谪乃欣慕,孙郎更欲参其流。
四人出处无一似,千载相期风味耳。要须共著岩壑中,应只虎头知此意。
题孙益远三士堂拼音解读
zhì chuān wǎn zuò luó yóu
yuān míng zàn chū hái guī xiū
dōng bǎi zhé nǎi xīn
sūn láng gèng cān liú
rén chū chù
qiān zǎi xiàng fēng wèi ěr
yào gòng zhe yán zhōng
yīng zhī tóu zh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在描述四位文人在罗浮山游玩的情景。其中,“稚川”指的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渊明”指的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陶渊明,“东坡”指的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孙郎”指的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 诗中说到,李白已经去世(“晚作”),陶渊明暂时出现在众人之中,“还归休”意味着他很快就离开了。而苏轼欣赏李白和陶渊明的才华,并且希望自己也能够像他们一样成为优秀的文学家,“百谪乃欣慕”。而辛弃疾则更加渴望能够和这些文学大家一起创作,从他们身上汲取灵感。 诗歌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四人中只有苏轼知道此时所处的环境以及其背后的含义。因此,他们必须共同创作、交流,才能真正地领略到岩壑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题孙益远三士堂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在描述四位文人在罗浮山游玩的情景。其中,“稚川”指的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渊明”指的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陶渊明,“东…展开
这首诗是在描述四位文人在罗浮山游玩的情景。其中,“稚川”指的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渊明”指的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陶渊明,“东坡”指的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孙郎”指的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 诗中说到,李白已经去世(“晚作”),陶渊明暂时出现在众人之中,“还归休”意味着他很快就离开了。而苏轼欣赏李白和陶渊明的才华,并且希望自己也能够像他们一样成为优秀的文学家,“百谪乃欣慕”。而辛弃疾则更加渴望能够和这些文学大家一起创作,从他们身上汲取灵感。 诗歌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四人中只有苏轼知道此时所处的环境以及其背后的含义。因此,他们必须共同创作、交流,才能真正地领略到岩壑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折叠

作者介绍

汪藻 汪藻 汪藻(1079─1154)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崇宁进士。高宗时,擢中书舍人,累拜翰林学士。绍兴元年(1131),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八年,升显谟阁学士。历知徽州、宣州,贬居永州。绍兴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六。《宋史》有传。著有《浮溪集》三十六卷、《浮溪文粹》十五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932083.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