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叹清光无惜处
出自宋朝王令的《月蚀》- 卢仝不作昌黎死,天目虽盲未见嗟。
坐叹清光无惜处,一将吞吐听虾蟆。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的含义比较深奥,可能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解读能力。根据我的理解,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 卢仝(唐代著名诗人)没有写出关于昌黎(古代才子)的悼词,但即使是盲目的天目(指上天无所不知)也不会为此感到遗憾。 诗中提到“清光”,可能指的是高贵的气质和道德品质。卢仝在座位上叹息,意味着他认为自己的清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听虾蟆一类低贱的动物吞食猎物,则被视作是顺其自然、毫无功利心的表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或许寄托了作者对生命与存在的思考,并试图以相对超然的态度去看待生命和价值的问题。
- 背诵
-
月蚀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含义比较深奥,可能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解读能力。根据我的理解,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 卢仝(唐代著名诗人)没有写…展开这首诗的含义比较深奥,可能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解读能力。根据我的理解,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 卢仝(唐代著名诗人)没有写出关于昌黎(古代才子)的悼词,但即使是盲目的天目(指上天无所不知)也不会为此感到遗憾。 诗中提到“清光”,可能指的是高贵的气质和道德品质。卢仝在座位上叹息,意味着他认为自己的清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听虾蟆一类低贱的动物吞食猎物,则被视作是顺其自然、毫无功利心的表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或许寄托了作者对生命与存在的思考,并试图以相对超然的态度去看待生命和价值的问题。折叠 -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王令是一位颇有才华的青年诗人,他仅有短暂的十年创作时间,却写出了70多篇散文和480多首诗。他的诗歌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主要…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90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