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学生公石点头

出自元朝谢应芳的《重游虎丘寺
不谒闾丘谒虎丘,幅巾藜杖兴悠悠。飘萧白发三千丈,来往青山八十秋。
宝地近曾为战垒,剑池今复属禅流。老松知我题诗意,也学生公石点头
重游虎丘寺拼音解读
qiū qiū
jīn zhàng xìng yōu yōu
piāo xiāo bái sān qiān zhàng
lái wǎng qīng shān shí qiū
bǎo jìn céng wéi zhàn lěi
jiàn chí jīn shǔ chán liú
lǎo sōng zhī shī
xué shēng gōng shí diǎn tó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的旅行经历和思考。他没有前往名胜古迹的著名景点,而是选择去不太为人所知的地方。他穿着简朴,手持藜杖,在青山间漫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他已经年过三千,白发飘荡,但依然充满热情和好奇心。 在他的旅行中,他看到了曾经的战场已经变成了禅意盎然的池塘,他也在老松树下写下了诗歌。这表明他对于时间流转和生命的无常有着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展现出了他对于自然和文化的敬重和赞美。 最后两句“老松知我题诗意,也学生公石点头”则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联结和共鸣,暗示了文化传承和价值的延续。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重游虎丘寺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的旅行经历和思考。他没有前往名胜古迹的著名景点,而是选择去不太为人所知的地方。他穿着简朴,手持藜杖,…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的旅行经历和思考。他没有前往名胜古迹的著名景点,而是选择去不太为人所知的地方。他穿着简朴,手持藜杖,在青山间漫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他已经年过三千,白发飘荡,但依然充满热情和好奇心。 在他的旅行中,他看到了曾经的战场已经变成了禅意盎然的池塘,他也在老松树下写下了诗歌。这表明他对于时间流转和生命的无常有着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展现出了他对于自然和文化的敬重和赞美。 最后两句“老松知我题诗意,也学生公石点头”则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联结和共鸣,暗示了文化传承和价值的延续。折叠

作者介绍

谢应芳 谢应芳   谢应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学者。字子兰,号龟巢,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842771.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