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客正说龙君传

出自元朝揭傒斯的《小孤山次韵
小孤山前一回盼,苍然始识孤山面。隔江叠嶂开翠屏,绝壁浮云飘素练。
忆昔初蒙翰林聘,舣棹探奇不知倦。扪萝陟级至绝顶,目极神开气为变。
大江东汇彭蠡来,昼夜崩腾奔海甸。笳鼓遥闻日月动,帆樯忽度乾坤转。
舟人不识造物奇,但趣急趁南风便。早悟微官七载缚,底用区区厌贫贱。
深窗冷壁守编摩,何异扬雄困雕篆。重来胜地岁云暮,短景催人疾于箭。
天昏一火明山半,石底犹疑有雷电。彭郎矶下寒浪涌,坐客正说龙君传
人生可喜还可怜,世事堪违不堪恋。明朝匡庐复入眼,虽有此境何由羡。
武城先生独好事,名山每恨游难遍。丰城客子无一钱,但当作诗乞如愿。
小孤山次韵拼音解读
xiǎo shān qián huí pàn
cāng rán shǐ shí shān miàn
jiāng dié zhàng kāi cuì píng
jué yún piāo liàn
chū méng hàn lín pìn
zhào tàn zhī juàn
mén luó zhì zhì jué dǐng
shén kāi wéi biàn
jiāng dōng huì péng lái
zhòu bēng téng bēn hǎi diàn
jiā yáo wén yuè dòng
fān qiáng qián kūn zhuǎn
zhōu rén shí zào
dàn chèn nán fēng biàn 便
zǎo wēi guān zǎi
yòng yàn pín jiàn
shēn chuāng lěng shǒu biān
yáng xióng kùn diāo zhuàn
zhòng lái shèng suì yún
duǎn jǐng cuī rén jiàn
tiān hūn huǒ míng shān bàn
shí yóu yǒu léi diàn
péng láng xià hán làng yǒng
zuò zhèng shuō lóng jūn chuán
rén shēng hái lián
shì shì kān wéi kān liàn
míng cháo kuāng yǎn
suī yǒu jìng yóu xiàn
chéng xiān shēng hǎo shì
míng shān měi hèn yóu nán biàn
fēng chéng qián
dàn dāng zuò shī yuà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的游山经历及心境变化。他曾经对孤山充满期待,后来终于亲身经历,发现山上景色壮美,令人惊叹。他回忆起当初初入仕途,乘船探险,不厌其烦地攀登至山顶,感觉非常神奇,心情激动。但是,江水汇聚形成大江,日夜不停地冲刷着坝堰,笳鼓声响彻天空,船帆不停地转动,显示出自然的壮丽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作者感到自己的生活非常困难,不能摆脱贫穷和平庸的生活,只能在深窗冷壁中编写文章,就像扬雄一样被束缚住。虽然他多次重游胜地,但时光匆匆,景色易逝,让他感到时间之紧迫和生命之短暂。最后他谈到人生的喜怒哀乐,认为尽管世事难以预料,但不能停留在回忆中,仍需继续前行。他向武城先生致敬,认为名山胜地虽然美好,但游历并不容易,需要有真正的诗才和生活经验来赞美。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小孤山次韵诗意赏析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的游山经历及心境变化。他曾经对孤山充满期待,后来终于亲身经历,发现山上景色壮美,令人惊叹。他回忆起当初初…展开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的游山经历及心境变化。他曾经对孤山充满期待,后来终于亲身经历,发现山上景色壮美,令人惊叹。他回忆起当初初入仕途,乘船探险,不厌其烦地攀登至山顶,感觉非常神奇,心情激动。但是,江水汇聚形成大江,日夜不停地冲刷着坝堰,笳鼓声响彻天空,船帆不停地转动,显示出自然的壮丽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作者感到自己的生活非常困难,不能摆脱贫穷和平庸的生活,只能在深窗冷壁中编写文章,就像扬雄一样被束缚住。虽然他多次重游胜地,但时光匆匆,景色易逝,让他感到时间之紧迫和生命之短暂。最后他谈到人生的喜怒哀乐,认为尽管世事难以预料,但不能停留在回忆中,仍需继续前行。他向武城先生致敬,认为名山胜地虽然美好,但游历并不容易,需要有真正的诗才和生活经验来赞美。折叠

作者介绍

揭傒斯 揭傒斯 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龙兴(今江西丰城)人。幼时家贫而读书刻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祐初年,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至正初年,诏修宋、辽、金三史,任为总裁官。诗集为《秋宜集》。…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794353.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