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成林又一年

出自元朝萨都剌的《寄野堂
忆昔相逢春莫天,道傍杨柳尽飞绵。池鱼出水将三尺,竹笋成林又一年
高士已成招隐赋,行人未办买山钱。野堂灯火清秋夜,何日联床听雨眠。
寄野堂拼音解读
xiàng féng chūn tiān
dào bàng yáng liǔ jìn fēi mián
chí chū shuǐ jiāng sān chǐ
zhú sǔn chéng lín yòu nián
gāo shì chéng zhāo yǐn
háng rén wèi bàn mǎi shān qián
táng dēng huǒ qīng qiū
lián chuáng tīng miá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回忆过去和思念未来的情感。第一句通过“春莫天”表达出相逢时是在春天,天气温暖舒适。第二句描述杨柳翠绿如绸,飞絮漫天,景色迷人。第三句用“池鱼出水将三尺”来形容池塘的生物生长迅速。第四句则道出竹笋的成长需要时间的积累。 接下来的两句话描述了高士已经寻找到了自己理想的隐居之地并创作了招隐赋,而行人仍在努力攒钱买山落户。最后两句则是表达对未来的期许,希望有一天能够和亲近的人一起听雨眠,共度温馨人生。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寄野堂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回忆过去和思念未来的情感。第一句通过“春莫天”表达出相逢时是在春天,天气温暖舒适。第二句描述杨柳翠绿如绸…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回忆过去和思念未来的情感。第一句通过“春莫天”表达出相逢时是在春天,天气温暖舒适。第二句描述杨柳翠绿如绸,飞絮漫天,景色迷人。第三句用“池鱼出水将三尺”来形容池塘的生物生长迅速。第四句则道出竹笋的成长需要时间的积累。 接下来的两句话描述了高士已经寻找到了自己理想的隐居之地并创作了招隐赋,而行人仍在努力攒钱买山落户。最后两句则是表达对未来的期许,希望有一天能够和亲近的人一起听雨眠,共度温馨人生。折叠

作者介绍

萨都剌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朝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783607.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