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此事无不然

出自元朝萨都剌的《登歌风台
歌风台前河水黄,歌风台前春草碧。
黄河之水日夜流,碧草年年自春色。当时汉祖为帝王,龙泉三尺飞秋霜。
五年马上得天下,富贵乐在归故乡。里中父老争拜跪,拄杖麻鞋见天子。
龙颜自喜还自伤,一半随龙半为鬼。翻思向日亭长时,一身捧檄日夜驰。
只今宇宙极四海,一榻之外难撑持。却思猛士卫神宇,安得长年在乡土。
可怜创业垂统君,却使乾机付诸吕。淮阴年少韩将军,金戈铁马立战勋。
藏弓烹犬太急迫,解衣推食何殷勤。倒使英雄遭妇手,血溅红裙当斩首。
萧何下狱子房归,左右功臣皆掣肘。还乡却赋《大风歌》,向来老将今无多。
咸阳宫殿眼亲见,今日荆棘埋铜驼。
台前老人泪如雨,为言不特汉高祖。古来此事无不然,稍稍升平忘险阻。
荒凉古庙依高台,前人已矣今人哀。悲歌感慨下台去,断碑春雨生莓苔。
登歌风台拼音解读
fēng tái qián shuǐ huáng
fēng tái qián chūn cǎo
huáng zhī shuǐ liú
cǎo nián nián chūn
dāng shí hàn wéi wáng
lóng quán sān chǐ fēi qiū shuāng
nián shàng tiān xià
guì zài guī xiāng
zhōng lǎo zhēng bài guì
zhǔ zhàng xié jiàn tiān
lóng yán hái shāng
bàn suí lóng bàn wéi guǐ
fān xiàng tíng zhǎng shí
shēn pěng chí
zhī jīn zhòu hǎi
zhī wài nán chēng chí
què měng shì wèi shén
ān zhǎng nián zài xiāng
lián chuàng chuí tǒng jūn
què shǐ 使 qián zhū
huái yīn nián shǎo hán jiāng jūn
jīn tiě zhàn xūn
cáng gōng pēng quǎn tài
jiě tuī shí yīn qín
dǎo shǐ 使 yīng xióng zāo shǒu
xuè jiàn hóng qún dāng zhǎn shǒu
xiāo xià fáng guī
zuǒ yòu gōng chén jiē chè zhǒu
hái xiāng què fēng
xiàng lái lǎo jiāng jīn duō
xián yáng gōng diàn 殿 yǎn qīn jiàn
jīn jīng mái tóng tuó
tái qián lǎo rén lèi
wéi yán hàn gāo
lái shì rán
shāo shāo shēng píng wàng xiǎn
huāng liáng miào gāo tái
qián rén jīn rén āi
bēi gǎn kǎi xià tái
duàn bēi chūn shēng méi tá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歌描绘了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它从黄河和绿草的描述开始,引出汉祖创业时期的故事,包括他打败了竞争对手后得到天下,回到家乡被老人们欢迎,但却感到内心的不满足。接着,诗中提到了一些其他的历史人物,如韩信、萧何和子房等。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和哀悼,认为虽然历史上有很多艰辛和险阻,但也有许多升平时期。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登歌风台诗意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它从黄河和绿草的描述开始,引出汉祖创业时期的故事,包括他打败了竞争对手后得到天下,…展开
这首诗歌描绘了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它从黄河和绿草的描述开始,引出汉祖创业时期的故事,包括他打败了竞争对手后得到天下,回到家乡被老人们欢迎,但却感到内心的不满足。接着,诗中提到了一些其他的历史人物,如韩信、萧何和子房等。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和哀悼,认为虽然历史上有很多艰辛和险阻,但也有许多升平时期。折叠

作者介绍

萨都剌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朝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782975.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