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经千卷不传心
出自明朝黎民表的《赠易道人》- 尘滓脩然不受侵,转蓬无复忆家林。路穷西极流沙远,身犯南方毒雾深。
青竹一枝常在手,丹经千卷不传心。亦知羝化终腾去,白石苍苍何处寻。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境遇和内心感受。 第一句“尘滓脩然不受侵,转蓬无复忆家林。”表现了诗人的清高,他不为尘世所动,不留恋故乡。第二句“路穷西极流沙远,身犯南方毒雾深。”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和孤独,他的道路已经到了尽头,却还要面对未知的危险和困难。 第三句“青竹一枝常在手,丹经千卷不传心。”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和珍视,他总是带着一本书和一根竹子,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而“丹经千卷不传心”则说明他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学问泄露出去。 最后两句“亦知羝化终腾去,白石苍苍何处寻。”表现出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他明白自己终将离开这个世界,但他对于死后的命运和归宿有着种种疑问和追求。
- 背诵
-
赠易道人诗意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境遇和内心感受。 第一句“尘滓脩然不受侵,转蓬无复忆家林。”表现了诗人的清高,他不为尘世所动,不留恋…展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境遇和内心感受。 第一句“尘滓脩然不受侵,转蓬无复忆家林。”表现了诗人的清高,他不为尘世所动,不留恋故乡。第二句“路穷西极流沙远,身犯南方毒雾深。”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和孤独,他的道路已经到了尽头,却还要面对未知的危险和困难。 第三句“青竹一枝常在手,丹经千卷不传心。”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和珍视,他总是带着一本书和一根竹子,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而“丹经千卷不传心”则说明他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学问泄露出去。 最后两句“亦知羝化终腾去,白石苍苍何处寻。”表现出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他明白自己终将离开这个世界,但他对于死后的命运和归宿有着种种疑问和追求。折叠 -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751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