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烈当时变
出自明朝范景文的《吊方先生墓》- 夷齐叩马谏,原不为武王。心忧篡弑者,借口于伐商。
武烈当时变,二子念天常。各自具深心,并行岂相妨。
顽民迁洛邑,义士死首阳。死名与死节,武俱不忍伤。
一时两知己,千载有臣纲。忆昔方正学,将无同肝肠。
气不激不烈,节不烈不扬。悲风寒木末,至今有馀怆。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写关于商朝末年武庚和武乙之间的故事。夷齐是一位忠臣,他奉劝武庚不要借口平定商朝而篡位,并向他提出了改革的建议。但武庚并没有采纳夷齐的意见,而是派军队进攻商朝。 在战争期间,武庚突然去世,他的两个儿子武烈和武庆因为对继承权的争夺而分裂。尽管如此,他们都非常有智慧和深思熟虑,遵循自己内心的信仰,最终成为了成功的君主。 在诗中,作者感叹忠臣夷齐的愤然谏言,以及武烈和武庆的高尚品德。诗人还强调了忠臣、义士的精神和节操,以及他们的声名和荣誉会永存于世。整首诗透露出悲壮、凝重的情感,显示出作者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高度敬仰。
- 背诵
-
吊方先生墓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写关于商朝末年武庚和武乙之间的故事。夷齐是一位忠臣,他奉劝武庚不要借口平定商朝而篡位,并向他提出了改革的建议。但…展开这首诗是写关于商朝末年武庚和武乙之间的故事。夷齐是一位忠臣,他奉劝武庚不要借口平定商朝而篡位,并向他提出了改革的建议。但武庚并没有采纳夷齐的意见,而是派军队进攻商朝。 在战争期间,武庚突然去世,他的两个儿子武烈和武庆因为对继承权的争夺而分裂。尽管如此,他们都非常有智慧和深思熟虑,遵循自己内心的信仰,最终成为了成功的君主。 在诗中,作者感叹忠臣夷齐的愤然谏言,以及武烈和武庆的高尚品德。诗人还强调了忠臣、义士的精神和节操,以及他们的声名和荣誉会永存于世。整首诗透露出悲壮、凝重的情感,显示出作者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高度敬仰。折叠 -
范景文
范景文(1587年—1644年),明末殉节官员。字梦章,号思仁,别号质公,河间府吴桥(今属河北)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师,众臣请帝南幸,范景文劝帝“固结人心,坚守待援”,不久崇祯自缢。范景文留下遗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后赴双塔寺旁的古井自杀。赠太傅,谥文忠。著有《大…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742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