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扫门时
出自唐朝李商隐的《酬别令狐补阙》- 惜别夏仍半,回途秋已期。
那修直谏草,更赋赠行诗。
锦段知无报,青萍肯见疑。
人生有通塞,公等系安危。
警露鹤辞侣,吸风蝉抱枝。
弹冠如不问,又到扫门时。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的主题是分别和离别。第一句“惜别夏仍半,回途秋已期。”表达了诗人在与某人告别时,他们才度过了短暂的夏天,但秋天已经到来,离别已经不可避免。 第二句“那修直谏草,更赋赠行诗。”表明诗人要离开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政治原因或官方职务调动。他留下了诗篇和建议,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 第三句“锦段知无报,青萍肯见疑。”指出所写的文章和诗歌可能不会被接受或反而引起怀疑。 第四句“人生有通塞,公等系安危。”表示生活中的路途会有顺境和逆境,但人们必须相互依靠,确保彼此的安全和幸福。 最后两句“警露鹤辞侣,吸风蝉抱枝。弹冠如不问,又到扫门时。”描绘了诗人离别的情景。鹤在清晨鸣叫,大概是诗人的信物。蝉则象征着诗人的心情。他们都面临离别,但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应对。最后一句描述了诗人回到门前时的情况,弹冠已经不再是那个优越的官员,而是一个回家扫地的普通人。
- 背诵
-
酬别令狐补阙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分别和离别。第一句“惜别夏仍半,回途秋已期。”表达了诗人在与某人告别时,他们才度过了短暂的夏天,但秋天已经…展开这首诗的主题是分别和离别。第一句“惜别夏仍半,回途秋已期。”表达了诗人在与某人告别时,他们才度过了短暂的夏天,但秋天已经到来,离别已经不可避免。 第二句“那修直谏草,更赋赠行诗。”表明诗人要离开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政治原因或官方职务调动。他留下了诗篇和建议,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 第三句“锦段知无报,青萍肯见疑。”指出所写的文章和诗歌可能不会被接受或反而引起怀疑。 第四句“人生有通塞,公等系安危。”表示生活中的路途会有顺境和逆境,但人们必须相互依靠,确保彼此的安全和幸福。 最后两句“警露鹤辞侣,吸风蝉抱枝。弹冠如不问,又到扫门时。”描绘了诗人离别的情景。鹤在清晨鸣叫,大概是诗人的信物。蝉则象征着诗人的心情。他们都面临离别,但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应对。最后一句描述了诗人回到门前时的情况,弹冠已经不再是那个优越的官员,而是一个回家扫地的普通人。折叠 -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出身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十七岁时就受到牛僧孺党令孤楚的赏识,被任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时,受到令孤楚的儿子令孤绹的赞誉,中进士。次年受到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的宠爱,任为书记,并娶他女儿为妻。唐朝中叶后期,朝政腐败,宦官弄权,朋党斗争十分激烈。李商隐和牛李两派的人都有交往,但不因某一方得势而…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68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