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相过曾借宿

出自明朝刘泰的《赠下天竺衡上人
芳年得度荷恩荣,圆顶方袍法苑英。天雨宝花修六忏,地存灵石悟三生。
循岩鹿印春泥迹,倚树猿交月夜声。我亦相过曾借宿,蹋云亲送扫云迎。
赠下天竺衡上人拼音解读
fāng nián ēn róng
yuán dǐng fāng páo yuàn yīng
tiān bǎo huā xiū liù chàn
cún líng shí sān shēng
xún yán 鹿 yìn chūn
shù yuán jiāo yuè shēng
xiàng guò céng jiè xiǔ 宿
yún qīn sòng sǎo yún yí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在法苑修行的僧人的生活及其对自然环境的感受。第一句表达了他在芳年得以修行而感到荣幸,第二句描述了他身穿方袍、戴圆顶帽子,高超佛法,在法苑里受人尊敬。第三句说到他与天宝花共同做六忏悔过之事,第四句则表示他对自然界的灵石有所领悟。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他在山林间走动时留下的足迹,观察春泥中鹿印和树旁的猿声。最后两句表达了他曾经在这里借宿过,与云为伴,也与云一起送别。整首诗意味深长,通过描绘僧人与自然的互动,传达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赠下天竺衡上人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在法苑修行的僧人的生活及其对自然环境的感受。第一句表达了他在芳年得以修行而感到荣幸,第二句描述了他身穿方…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在法苑修行的僧人的生活及其对自然环境的感受。第一句表达了他在芳年得以修行而感到荣幸,第二句描述了他身穿方袍、戴圆顶帽子,高超佛法,在法苑里受人尊敬。第三句说到他与天宝花共同做六忏悔过之事,第四句则表示他对自然界的灵石有所领悟。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他在山林间走动时留下的足迹,观察春泥中鹿印和树旁的猿声。最后两句表达了他曾经在这里借宿过,与云为伴,也与云一起送别。整首诗意味深长,通过描绘僧人与自然的互动,传达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折叠

作者介绍

刘泰 刘泰 (1422—1459)浙江海盐人,字世亨。景泰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监察御史,卒于官。能诗文,工行草书。…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680415.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