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携申子君臣篇
出自明朝郭之奇的《宣帝》- 汉家制度本如衲,病已民间初整趿。独携申子君臣篇,漫侈当年王伯杂。
自从骖乘销背芒,肯令副封糊禁阁。繇其上下慎枢机,能使苍黔安里阖。
民忘叹息愁恨心,吏以增秩赐金答。名十一臣麟阁图,良二千石熊幡匝。
充国金城日共屯,单于款塞时相遝。励精之效果何如,亦缘时会中边合。
未闻德教倚深纯,所恃刑名驱冗阘。诗书之律那可为,周召何人颇堪唈。
俗儒俗吏登全差,虚实虚名总嚼蜡。乱我家子虽用儒,恭显相承久踞榻。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描述了古代中国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现状。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当时政府腐败、官吏贪污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期望。 首先,诗中提到了汉家制度本应如衲,意为汉朝的政治制度应该像僧人的袈裟一样整洁纯净。但实际上,政府疾病已经传染到民间,需要重新整治。 其次,诗中提到了申子君臣篇和王伯杂,这两者都是古代著名的文学作品,其中申子君臣篇讲述了申包胥与吴国王夫差之间的故事,而王伯杂则是关于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典故。作者可能想通过这些文学作品来探讨政治制度以及政治家们的职责和使命。 然后,诗中提到了骖乘销背芒,指的是政府高级官员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作者认为这些高级官员应该遵守规定并严格约束自己,不能滥用权力。此外,政府应当明智地决策,让国家和人民享受到更多的安宁和福祉。 最后,诗中作者批评了当时的士人和官吏,认为他们已经丧失了德行和道德。他们虚伪假装、欺骗百姓,没有真正的能力和良心去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作者期望政府能够选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并以德治国,使国家变得更加幸福和繁荣。
- 背诵
-
宣帝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描述了古代中国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现状。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当时政府腐败、官吏贪污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期…展开这首诗是描述了古代中国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现状。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当时政府腐败、官吏贪污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期望。 首先,诗中提到了汉家制度本应如衲,意为汉朝的政治制度应该像僧人的袈裟一样整洁纯净。但实际上,政府疾病已经传染到民间,需要重新整治。 其次,诗中提到了申子君臣篇和王伯杂,这两者都是古代著名的文学作品,其中申子君臣篇讲述了申包胥与吴国王夫差之间的故事,而王伯杂则是关于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典故。作者可能想通过这些文学作品来探讨政治制度以及政治家们的职责和使命。 然后,诗中提到了骖乘销背芒,指的是政府高级官员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作者认为这些高级官员应该遵守规定并严格约束自己,不能滥用权力。此外,政府应当明智地决策,让国家和人民享受到更多的安宁和福祉。 最后,诗中作者批评了当时的士人和官吏,认为他们已经丧失了德行和道德。他们虚伪假装、欺骗百姓,没有真正的能力和良心去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作者期望政府能够选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并以德治国,使国家变得更加幸福和繁荣。折叠 -
郭之奇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648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