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敬酬浮丘公

出自明朝王鏊的《四月九日与弟秉之进之过通安桥顾氏因偕玄敬登阳山绝顶次日过虎山桥七宝泉至灵岩山而还得诗三首 其一
阳山高哉几千丈,箭缺遥瞻在天上。一朝置我箭缺傍,坐觉诸山皆退让。
太湖汀滢平于杯,夫椒包山近相并。山腰鸟道何盘盘,十步九折行且叹。
昌黎正逢衡岳霁,太白休歌蜀道难。夫差悔悟苦不早,公孙白骨缠荒草。
子胥伯嚭两丘墟,天地茫茫人易老。划然长啸来悲风,一杯敬酬浮丘公
何时借我绿玉杖,从此拄过扶桑东。诗成西日下山去,回视山椒但烟雾。
四月九日与弟秉之进之过通安桥顾氏因偕玄敬登阳山绝顶次日过虎山桥七宝泉至灵岩山而还得诗三首 其一拼音解读
yáng shān gāo zāi qiān zhàng
jiàn quē yáo zhān zài tiān shàng
cháo zhì jiàn quē bàng
zuò jiào zhū shān jiē tuì 退 ràng
tài tīng yíng píng bēi
jiāo bāo shān jìn xiàng bìng
shān yāo niǎo dào pán pán
shí jiǔ shé háng qiě tàn
chāng zhèng féng héng yuè
tài bái xiū shǔ dào nán
chà huǐ zǎo
gōng sūn bái chán huāng cǎo
liǎng qiū
tiān máng máng rén lǎo
huá rán zhǎng xiào lái bēi fēng
bēi jìng chóu qiū gōng
shí jiè 绿 zhàng
cóng zhǔ guò sāng dōng
shī chéng 西 xià shān
huí shì shān jiāo dàn y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的旅程和他对自然的感悟。他描述了阳山高耸入云,箭缺遥瞻在天空中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壮美景色的敬畏之情。 接着,诗人描述了太湖平滩、夫椒包山、鸟道曲折等自然景观,强调了自然的神奇和多样性。他还引用了历史和文学中的典故,如春秋时期楚国君主夫差后悔不早攻打吴国,以及《蜀道难》中的太白才子李白,表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钦佩。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老去和生命的思考,希望能借绿玉杖从此拄过扶桑东,寓意着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思想和感情色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关怀。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四月九日与弟秉之进之过通安桥顾氏因偕玄敬登阳山绝顶次日过虎山桥七宝泉至灵岩山而还得诗三首 其一诗意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的旅程和他对自然的感悟。他描述了阳山高耸入云,箭缺遥瞻在天空中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壮美景色的敬畏之情…展开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的旅程和他对自然的感悟。他描述了阳山高耸入云,箭缺遥瞻在天空中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壮美景色的敬畏之情。 接着,诗人描述了太湖平滩、夫椒包山、鸟道曲折等自然景观,强调了自然的神奇和多样性。他还引用了历史和文学中的典故,如春秋时期楚国君主夫差后悔不早攻打吴国,以及《蜀道难》中的太白才子李白,表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钦佩。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老去和生命的思考,希望能借绿玉杖从此拄过扶桑东,寓意着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思想和感情色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关怀。折叠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朝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624063.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