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曾照西子
出自明朝张元凯的《中秋四山诗 其四 灵岩寺》- 兹山吴之望,云是故宫址。再为佛子庐,今亦莽荆枳。
仲秋岩壑清,日暮冈峦紫。浮图自孤撑,断碣仍碍屣。
绳床悬石室,空庭蒙葛藟。四山出重云,飒飒林飙起。
缺月深韬光,慧灯照棐几。谈禅谢觞酌,空门远尘轨。
相与證无生,夷然忘所履。寂寂此岩阿,昔被明光绮。
二井苔藓封,俱曾照西子。慨念今古人,荣华若流水。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眼中的一座山,称之为“兹山”,从山顶望去可以看到故宫的遗址。此处以前可能是佛教僧房所在地,如今已经变成了茂密的荆棘丛生之地。 在仲秋时节,山间的岩壑清幽,夕阳西下,将山峦染成了紫色。作者独自划着小船,在孤单的画卷中漂流。但是,碎石堆积、残缺不全的文物阻碍了他的前行。 作者来到了一个空旷的庭院,庭内长满了葛藟,四周是山峰和云雾,树枝被风吹拂,发出沙沙声响。 月亮虽然缺损,但慧灯仍然照亮了茅庐,作者与他的伙伴谈论禅学,饮酒畅谈。他们远离纷扰、尘埃落定,證得无生之境,忘却了自我的束缚。 最后,作者感叹二井曾照过西子的容颜,但如今已经被苔藓所覆盖。他对历史名人的辉煌往事深感感慨,认为人生如浮云般短暂,应该珍惜当下。
- 背诵
-
中秋四山诗 其四 灵岩寺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眼中的一座山,称之为“兹山”,从山顶望去可以看到故宫的遗址。此处以前可能是佛教僧房所在地,如今已经变成了…展开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眼中的一座山,称之为“兹山”,从山顶望去可以看到故宫的遗址。此处以前可能是佛教僧房所在地,如今已经变成了茂密的荆棘丛生之地。 在仲秋时节,山间的岩壑清幽,夕阳西下,将山峦染成了紫色。作者独自划着小船,在孤单的画卷中漂流。但是,碎石堆积、残缺不全的文物阻碍了他的前行。 作者来到了一个空旷的庭院,庭内长满了葛藟,四周是山峰和云雾,树枝被风吹拂,发出沙沙声响。 月亮虽然缺损,但慧灯仍然照亮了茅庐,作者与他的伙伴谈论禅学,饮酒畅谈。他们远离纷扰、尘埃落定,證得无生之境,忘却了自我的束缚。 最后,作者感叹二井曾照过西子的容颜,但如今已经被苔藓所覆盖。他对历史名人的辉煌往事深感感慨,认为人生如浮云般短暂,应该珍惜当下。折叠 -
张元凯
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615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