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莫问悲秋赋
出自明朝欧必元的《冯稚谟携其长公缉倩过访村居夜饮于贻安堂有赠》- 乘风兰棹泛沧波,溪上怀人屡见过。两世通家联父子,百年交谊托丝萝。
登楼莫问悲秋赋,秉烛何妨达曙歌。麈尾尊前君自见,玄谈谁较阿戎多。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友谊、家庭和传统文化的珍视与推崇。 第一句“乘风兰棹泛沧波,溪上怀人屡见过”意为诗人经常在河流中划船,游历过很多地方,也思念着远方的朋友。第二句“两世通家联父子,百年交谊托丝萝”意味着这两家族之间的友谊已经延续了百年,传承至今,两代人都深受其影响。 第三句“登楼莫问悲秋赋,秉烛何妨达曙歌”表达了诗人不愿意去写悲伤的诗歌,相反他选择欣然面对明天,唱出自己的快乐和希望。最后一句“麈尾尊前君自见,玄谈谁较阿戎多”则强调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会理解玄学的精髓。
- 背诵
-
冯稚谟携其长公缉倩过访村居夜饮于贻安堂有赠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友谊、家庭和传统文化的珍视与推崇。 第一句“乘风兰棹泛沧波,溪上怀人屡见过”意为诗人经常在河流中…展开这首诗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友谊、家庭和传统文化的珍视与推崇。 第一句“乘风兰棹泛沧波,溪上怀人屡见过”意为诗人经常在河流中划船,游历过很多地方,也思念着远方的朋友。第二句“两世通家联父子,百年交谊托丝萝”意味着这两家族之间的友谊已经延续了百年,传承至今,两代人都深受其影响。 第三句“登楼莫问悲秋赋,秉烛何妨达曙歌”表达了诗人不愿意去写悲伤的诗歌,相反他选择欣然面对明天,唱出自己的快乐和希望。最后一句“麈尾尊前君自见,玄谈谁较阿戎多”则强调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会理解玄学的精髓。折叠 -
欧必元
欧必元(一五七三—一六四二),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61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