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道谁予徵
出自明朝王廷相的《寄庸之》- 独游向天际,梦寐轸良朋。落木变霜霰,感兹岁华征。
一蹶辞金门,十载嗟流萍。白发不相贷,素志惭同盟。
忆昔共笔砚,岂彼怜肥轻。清世有馀怀,慕古垂英名。
礼乐企圣涂,钟鼎安足荣。仲尼没已邈,斯道谁予徵。
君也东观豪,适会况休明。何当挥朱弦,因之闻希声。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独自游荡天际,想念和思念过去的良朋好友,同时感叹岁月变迁的无情。诗人回顾了自己的过往经历,离开了权力之门(即政治权利),十年流浪之后,他已经不再年轻,并且感到内心的愧疚和羞愧,因为他无法实现自己曾经与盟友一起设定的志向。 然后诗人回忆起与好友共同写字的情景,感慨清代时代有许多文学巨匠,他留恋着那个时代。他认为礼仪乐章可以使一个国家变得伟大,传承久远,但是传统思想被淘汰,只有少数人还在坚持。 他借用孔子之死作为例证,让我们反思孔子提出的道德规范是否还会被予以重视。 最后,诗人渴望与君主或富贵人士交往,享受豪华生活,但也希望能够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得到社会的认可。
- 背诵
-
寄庸之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独自游荡天际,想念和思念过去的良朋好友,同时感叹岁月变迁的无情。诗人回顾了自己的过往经历,离开了权力之门…展开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独自游荡天际,想念和思念过去的良朋好友,同时感叹岁月变迁的无情。诗人回顾了自己的过往经历,离开了权力之门(即政治权利),十年流浪之后,他已经不再年轻,并且感到内心的愧疚和羞愧,因为他无法实现自己曾经与盟友一起设定的志向。 然后诗人回忆起与好友共同写字的情景,感慨清代时代有许多文学巨匠,他留恋着那个时代。他认为礼仪乐章可以使一个国家变得伟大,传承久远,但是传统思想被淘汰,只有少数人还在坚持。 他借用孔子之死作为例证,让我们反思孔子提出的道德规范是否还会被予以重视。 最后,诗人渴望与君主或富贵人士交往,享受豪华生活,但也希望能够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得到社会的认可。折叠 -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566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