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峰仍逐使臣还

出自明朝释函是的《奉柬制府董公
忆昔鸾溪绍祖山,时荒分卫荷隆颁。出门倚杖惭僧服,避地移茅入庾关。
洪府远闻江路静,孤峰仍逐使臣还。寅缘一望孙弘阁,七载衔恩想像间。
奉柬制府董公拼音解读
luán shào shān
shí huāng fèn wèi lóng bān
chū mén zhàng cán sēng
máo guān
hóng yuǎn wén jiāng jìng
fēng réng zhú shǐ 使 chén hái
yín yuán wàng sūn hóng
zǎi xián ēn xiǎng xiàng ji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描写作者追忆往事,回忆起自己曾经在鸾溪绍祖山和庾关隐居的生活。当时处于乱世之中,荒芜贫瘠,但仍有一些文化人士隐居于此,寻求心灵的净化,避世而居。作者也曾在这里倚杖思考,感到自己的僧服太过平凡,不敢献身于佛门,因此毅然脱下了僧袍,离开了鸾溪。 后来,作者又听闻洪州的江路十分宁静,于是前去寻访,并在孙弘阁一带落脚。那里的孤峰依然高耸入云,令作者感慨万千,不禁想起曾经接受的恩赐,回忆七年前的种种往事。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奉柬制府董公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作者追忆往事,回忆起自己曾经在鸾溪绍祖山和庾关隐居的生活。当时处于乱世之中,荒芜贫瘠,但仍有一些文化人士隐居…展开
这首诗是描写作者追忆往事,回忆起自己曾经在鸾溪绍祖山和庾关隐居的生活。当时处于乱世之中,荒芜贫瘠,但仍有一些文化人士隐居于此,寻求心灵的净化,避世而居。作者也曾在这里倚杖思考,感到自己的僧服太过平凡,不敢献身于佛门,因此毅然脱下了僧袍,离开了鸾溪。 后来,作者又听闻洪州的江路十分宁静,于是前去寻访,并在孙弘阁一带落脚。那里的孤峰依然高耸入云,令作者感慨万千,不禁想起曾经接受的恩赐,回忆七年前的种种往事。折叠

作者介绍

释函是 释函是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563903.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