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考荣超跻

出自明朝金幼孜的《送萧深州复任诗
圣皇驭九有,图治如渴饥。求贤靡不至,实期赞雍熙。
矧兹郡县寄,休戚系黔黎。简擢苟不慎,易以生怨咨。
深州古名郡,俗尚非昔时。官守失其政,凋弊日以滋。
公来敷治理,极力为抚绥。吹嘘振枯朽,扶植苏癃疲。
欣欣沐膏泽,煦煦蒙春辉。于焉乐生遂,有食且有衣。
徭役既不后,租赋自有期。豪强遵约束,吏胥惮严威。
黄堂白日静,终岁忘鞭笞。心清事逾简,弦诵有新诗。
颍川绩可拟,渤海名堪齐。及兹逾两考,奏最咸称宜。
还官既有命,五马何光辉。都门一相送,握手暂蹰踟。
春风正骀荡,桃李还芳菲。酌君光禄酒,尽此黄金卮。
深州日在望,速往毋迟迟。相期在远大,勿用伤睽离。
候君重来日,三考荣超跻。努力慎终始,庶以慰遐思。
送萧深州复任诗拼音解读
shèng huáng jiǔ yǒu
zhì
qiú xián zhì
shí zàn yōng
shěn jùn xiàn
xiū qián
jiǎn zhuó gǒu shèn
shēng yuàn
shēn zhōu míng jùn
shàng fēi shí
guān shǒu shī zhèng
diāo
gōng lái zhì
wéi suí
chuī zhèn xiǔ
zhí lóng
xīn xīn gāo
méng chūn huī
yān shēng suí
yǒu shí qiě yǒu
yáo hòu
yǒu
háo qiáng zūn yuē shù
dàn yán wēi
huáng táng bái jìng
zhōng suì wàng biān chī
xīn qīng shì jiǎn
xián sòng yǒu xīn shī
yǐng chuān
hǎi míng kān
liǎng kǎo
zòu zuì xián chēng
hái guān yǒu mìng
guāng huī
dōu mén xiàng sòng
shǒu zàn chú chí
chūn fēng zhèng dài dàng
táo hái fāng fēi
zhuó jūn guāng jiǔ
jìn huáng jīn zhī
shēn zhōu zài wàng
wǎng chí chí
xiàng zài yuǎn
yòng shāng kuí
hòu jūn zhòng lái
sān kǎo róng chāo
shèn zhōng shǐ
shù wèi xiá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似乎是一首赞颂某位圣皇的诗,他治理国家就像极渴求水和饥饿需要食物一样迫切。他寻找贤才不遗余力,并期望能够感叹人民的安康和幸福。在这个深州郡,官员们失去了他们的政治立场,导致经济凋弊。但是,当圣皇来到这里时,他竭尽全力推动治理并抚慰人民,使这个地方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生活变得舒适,人们有了食品和衣服,而重税和苦役也得到了缓解。政府纪律严明,反腐斗争开展得很顺利。这位圣皇的治理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而他自己也有着优秀的政绩。最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圣皇的敬意和思念之情,并希望他能够再次回到深州,推动更好的治理和管理,以便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送萧深州复任诗诗意赏析

这首诗似乎是一首赞颂某位圣皇的诗,他治理国家就像极渴求水和饥饿需要食物一样迫切。他寻找贤才不遗余力,并期望能够感叹人民的…展开
这首诗似乎是一首赞颂某位圣皇的诗,他治理国家就像极渴求水和饥饿需要食物一样迫切。他寻找贤才不遗余力,并期望能够感叹人民的安康和幸福。在这个深州郡,官员们失去了他们的政治立场,导致经济凋弊。但是,当圣皇来到这里时,他竭尽全力推动治理并抚慰人民,使这个地方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生活变得舒适,人们有了食品和衣服,而重税和苦役也得到了缓解。政府纪律严明,反腐斗争开展得很顺利。这位圣皇的治理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而他自己也有着优秀的政绩。最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圣皇的敬意和思念之情,并希望他能够再次回到深州,推动更好的治理和管理,以便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折叠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44827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