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令良不多

出自明朝苏伯衡的《送李丞赴堂邑
堂邑古壮县,地滨白通河。我等游燕冀,操舟河上过。
路逢两父老,白髭鬓皤皤。自言令斯邑,前后知几何。
岂弟如父母,张令良不多。往者不可作,来者谁同科。
吏治日芜秽,民病日沉痾。语罢还太息,继以涕滂沱。
何况十年来,无岁无干戈。黄尘迷道路,白骨
送李丞赴堂邑拼音解读
táng zhuàng xiàn
bīn bái tōng
děng yóu yàn
cāo zhōu shàng guò
féng liǎng lǎo
bái bìn
yán lìng
qián hòu zhī
zhāng lìng liáng duō
wǎng zhě zuò
lái zhě shuí tóng
zhì huì
mín bìng chén
hái tài
pāng tuó
kuàng shí nián lái
suì gàn
huáng chén dào
bá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游历至冀州堂邑县,沿着通往白通河的河道划船前行。在路途中他遇到了两位年迈的老人,老人自称是那个地方的居民并谈论了这个地方的变化。作者从老人口中得知此地治理腐败、民不聊生,感到非常悲愤。最后,作者提到即使没有战乱,也有许多人因为苦难而死去。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晚期社会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和不满,并且通过描绘这个小镇的状况,暗示整个国家的危机。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送李丞赴堂邑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游历至冀州堂邑县,沿着通往白通河的河道划船前行。在路途中他遇到了两位年迈的老人,老人自称是那个地方的居…展开
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游历至冀州堂邑县,沿着通往白通河的河道划船前行。在路途中他遇到了两位年迈的老人,老人自称是那个地方的居民并谈论了这个地方的变化。作者从老人口中得知此地治理腐败、民不聊生,感到非常悲愤。最后,作者提到即使没有战乱,也有许多人因为苦难而死去。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晚期社会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和不满,并且通过描绘这个小镇的状况,暗示整个国家的危机。折叠

作者介绍

苏伯衡 苏伯衡 元明间浙江金华人,字平仲,友龙子。博涉群籍,文词蔚赡有法,以善古文闻名于时。元末贡于乡,洪武间入礼贤馆,为国子学录,迁学正,擢翰林编修。十年,宋濂荐以自代,以疾力辞。二十一年聘主会试,寻为处州教授。以表笺忤旨下狱死。二子救父并被刑,士论惜之。有《苏平仲集》存世。…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424828.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