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迷七圣

出自明朝谢元汴的《岁暮山居杂感 其二十
襄城迷七圣,崱巘亦崆峒。松干虬形拙,岩身魑状工。
风飘不自北,枭徙尚闻东。夕照灭明外,翳然水木红。
岁暮山居杂感 其二十拼音解读
xiāng chéng shèng
yǎn kōng dòng
sōng gàn qiú xíng zhuō
yán shēn chī zhuàng gōng
fēng piāo běi
xiāo shàng wén dōng
zhào miè míng wài
rán shuǐ hó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襄城的景色,包括七位仙人、山峰和松树。其中,七位仙人是指传说中居住在中国神话中的七位仙人,他们的遗迹被认为在襄城。崱巘是襄城境内一座山峰,被形容为高耸险峻,如同崆峒山一样。松树干虬曲形态拙朴,而山峰则被比喻成魑魅的形状。风吹来时似乎并非来自北方,而当枭鸟徙去时,它们的声音仍然可以听到。晚上日落之后,水和树木变得暗淡,但在余晖的映照下却呈现出红色。整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展示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神话传说的向往。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岁暮山居杂感 其二十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襄城的景色,包括七位仙人、山峰和松树。其中,七位仙人是指传说中居住在中国神话中的七位仙人,他们的遗迹被认为在…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襄城的景色,包括七位仙人、山峰和松树。其中,七位仙人是指传说中居住在中国神话中的七位仙人,他们的遗迹被认为在襄城。崱巘是襄城境内一座山峰,被形容为高耸险峻,如同崆峒山一样。松树干虬曲形态拙朴,而山峰则被比喻成魑魅的形状。风吹来时似乎并非来自北方,而当枭鸟徙去时,它们的声音仍然可以听到。晚上日落之后,水和树木变得暗淡,但在余晖的映照下却呈现出红色。整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展示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神话传说的向往。折叠

作者介绍

谢元汴 谢元汴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355916.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