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信到关榆
出自明朝俞彦的《菩萨蛮 其六 回文诗拟王文甫体》- 泪行千叠难书寄。寄书难叠千行泪。无信到关榆。榆关到信无。
小山屏篆袅。袅篆屏山小。寒露月华残。残华月露寒。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伤感和思念之情。第一句“泪行千叠难书寄。寄书难叠千行泪。”表现出诗人内心极度悲痛,想要借着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无论是写信还是流泪,都表达不尽他的思念之情。第二句“无信到关榆。榆关到信无。”表现了诗人和离开他的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彼此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少。 第三句“小山屏篆袅。袅篆屏山小。”用比喻的手法来描绘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性和纷乱。第四句“寒露月华残。残华月露寒。”则用季节和自然景观来反映诗人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他对于时间的感叹和无奈。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意象丰富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时间的无奈和脆弱感。
- 背诵
-
菩萨蛮 其六 回文诗拟王文甫体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伤感和思念之情。第一句“泪行千叠难书寄。寄书难叠千行泪。”表现出诗人内心…展开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伤感和思念之情。第一句“泪行千叠难书寄。寄书难叠千行泪。”表现出诗人内心极度悲痛,想要借着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无论是写信还是流泪,都表达不尽他的思念之情。第二句“无信到关榆。榆关到信无。”表现了诗人和离开他的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彼此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少。 第三句“小山屏篆袅。袅篆屏山小。”用比喻的手法来描绘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性和纷乱。第四句“寒露月华残。残华月露寒。”则用季节和自然景观来反映诗人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他对于时间的感叹和无奈。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意象丰富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时间的无奈和脆弱感。折叠 -
俞彦
[明](约公元一六一五年前后在世)字仲茅,上元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前后在世。万历二十九年(公元一六0一年)进士。历官光禄寺少卿。彦长于词,尤工小令,以淡雅见称。词集今失传,仅见于各种选本中。…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352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