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言翁姥偕寿康

出自明朝区大相的《正月十六日双寿歌
青鸟海上来,衔书置君堂。书中何所道,仙字八九行。
灿灿赤玉文,叠叠紫泥香。上言圣世得贤良,下言翁姥偕寿康
翁姥授书起,两两长跪迎天祉。顾为青鸟言,惟我二人,佩仁行义。
若纤尘在泰山,涓潦在海水。何能一旦感动天,皇天锡佑无穷纪。
绥山桃实成并蒂,东海扶枝作连理。又有玉皇香案吏,绣衣白简称吾子。
韶华二八早春朝,火树千层接绛霄。翁姥降生同此日,绣衣衔命新下朝。
天书乍听皇华咏,南国先传骢马谣。骢马承恩向南极,登车正上扶桑日。
命服何须玳瑁簪,甘滫讵假琅玕实。此中洞天福庭,有碧草朱华金砂玉屑,服之寿与天地毕。
观风若上瑶台望,取致高堂胜怀橘。
正月十六日双寿歌拼音解读
qīng niǎo hǎi shàng lái
xián shū zhì jūn táng
shū zhōng suǒ dào
xiān jiǔ háng
càn càn chì wén
dié dié xiāng
shàng yán shèng shì xián liáng
xià yán wēng lǎo xié shòu 寿 kāng
wēng lǎo shòu shū
liǎng liǎng zhǎng guì yíng tiān zhǐ
wéi qīng niǎo yán
wéi èr rén
pèi rén háng
ruò xiān chén zài tài shān
juān liáo zài hǎi shuǐ
néng dàn gǎn dòng tiān
huáng tiān yòu qióng
suí shān táo shí chéng bìng
dōng hǎi zhī zuò lián
yòu yǒu huáng xiāng àn
xiù bái jiǎn chēng
sháo huá èr zǎo chūn cháo
huǒ shù qiān céng jiē jiàng xiāo
wēng lǎo jiàng shēng tóng
xiù xián mìng xīn xià cháo
tiān shū zhà tīng huáng huá yǒng
nán guó xiān chuán cōng yáo
cōng chéng ēn xiàng nán
dēng chē zhèng shàng sāng
mìng dài mào zān
gān xiǔ jiǎ láng gān shí
zhōng dòng tiān tíng
yǒu cǎo zhū huá jīn shā xiè
zhī shòu 寿 tiān
guān fēng ruò shàng yáo tái wàng
zhì gāo táng shèng huái 怀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一只青鸟飞过海洋,带着一本书来到了一个堂上。这本书里面写着神仙的故事和教诲。老人和老妇拿起这本书,跪在地上谢恩,表示他们会遵循书中所说的“行仁义之事”。他们相信就像泰山和海水一样伟大而不可动摇的东西,他们的行为也会被上天看到。接着,诗人讲述了翁姥的出生和成长,并描述了她的绣衣衔命,乘骑扶桑日上升。最后,他提到了一些神话和传说的元素,包括玉皇香案吏和洞天福庭等,这些都是关于长寿和永恒的话题。整首诗充满了神话和意象,旨在表达人们对于长寿、美好未来的向往。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正月十六日双寿歌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只青鸟飞过海洋,带着一本书来到了一个堂上。这本书里面写着神仙的故事和教诲。老人和老妇拿起这本书,跪在地上谢…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一只青鸟飞过海洋,带着一本书来到了一个堂上。这本书里面写着神仙的故事和教诲。老人和老妇拿起这本书,跪在地上谢恩,表示他们会遵循书中所说的“行仁义之事”。他们相信就像泰山和海水一样伟大而不可动摇的东西,他们的行为也会被上天看到。接着,诗人讲述了翁姥的出生和成长,并描述了她的绣衣衔命,乘骑扶桑日上升。最后,他提到了一些神话和传说的元素,包括玉皇香案吏和洞天福庭等,这些都是关于长寿和永恒的话题。整首诗充满了神话和意象,旨在表达人们对于长寿、美好未来的向往。折叠

作者介绍

区大相 区大相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朝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27478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