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看载笔上螭簪
出自明朝李之标的《寄余曙台》- 年来书问半浮沈,岂为云坭隔素心。远望风流人似玉,每凭天外听鸣琴。
三湘露白清秋满,八桂花明别院深。漫道公閒堪拄笏,即看载笔上螭簪。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多年来的书卷生涯,以及他在诗中表达出的对于自己境遇的悲愤和追求高洁清雅的心态。 第一句“年来书问半浮沈”,指的是作者数年来苦读书籍,却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第二句“岂为云坭隔素心”,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素心高洁的感慨,而身处在世俗之中,难以实现内心的理想。 接下来的几句则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情感。“远望风流人似玉,每凭天外听鸣琴”,表现了作者对于风流佳人和音乐的热爱。接着,“三湘露白清秋满,八桂花明别院深”形容了别有洞天的一处离人世的所在,使得作者可以拥有宁静和欣赏美景的机会。 最后两句“漫道公閒堪拄笏,即看载笔上螭簪”,则展示了作者在闲暇时兴致所至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希望能够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传承经典之文化。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于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以及他对于清高雅致的向往和追求。
- 背诵
-
寄余曙台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多年来的书卷生涯,以及他在诗中表达出的对于自己境遇的悲愤和追求高洁清雅的心态。 第一句“年来书问半浮沈…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多年来的书卷生涯,以及他在诗中表达出的对于自己境遇的悲愤和追求高洁清雅的心态。 第一句“年来书问半浮沈”,指的是作者数年来苦读书籍,却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第二句“岂为云坭隔素心”,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素心高洁的感慨,而身处在世俗之中,难以实现内心的理想。 接下来的几句则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情感。“远望风流人似玉,每凭天外听鸣琴”,表现了作者对于风流佳人和音乐的热爱。接着,“三湘露白清秋满,八桂花明别院深”形容了别有洞天的一处离人世的所在,使得作者可以拥有宁静和欣赏美景的机会。 最后两句“漫道公閒堪拄笏,即看载笔上螭簪”,则展示了作者在闲暇时兴致所至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希望能够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传承经典之文化。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于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以及他对于清高雅致的向往和追求。折叠 -
李之标
李之标,字文度。新会东亭人。以麟子,之世弟。所居曰青竹园。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举人。有《凫渚集》。清言良钰《续冈州遗稿》有传。…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273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