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蜡摇光照银屋

出自明朝陈琏的《白纻词二首 其一
胭脂半湿红玉春,远山不扫娇娥颦。歌声飘飘绕梁尘,玳瑁筵前月色新,管弦相和哀思匀。
子夜沉沉更漏促,绛蜡摇光照银屋,馆娃宫人听未足。
白纻词二首 其一拼音解读
yān zhī bàn shī 湿 hóng chūn
yuǎn shān sǎo jiāo é pín
shēng piāo piāo rào liáng chén
dài mào yàn qián yuè xīn
guǎn xián xiàng āi yún
chén chén gèng lòu
jiàng yáo guāng zhào yín
guǎn gōng rén tīng wè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华丽而富有情调的宴会。胭脂半湿红玉春,暗示着女性在化妆打扮中展现出的美丽和娇艳;远山不扫娇娥颦,则体现出主人公们对仕女的温柔关怀。歌声飘飘绕梁尘,表示音乐愉悦轻松的气氛;玳瑁筵前月色新,又表现出宴会的高雅和优美。管弦相和哀思匀,则暗示着主人公们内心深处的感伤。子夜沉沉更漏促,描绘出宴会后夜晚的静谧与孤寂;绛蜡摇光照银屋,则指的是宴会结束后依然残留的灯火与欢声。馆娃宫人听未足,则说明宴会的精彩程度让所有参与者都难以忘怀。整首诗流畅而优美,用意隽永,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繁华世界的向往,也反映了古代宴会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白纻词二首 其一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华丽而富有情调的宴会。胭脂半湿红玉春,暗示着女性在化妆打扮中展现出的美丽和娇艳;远山不扫娇娥颦,则体现出…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华丽而富有情调的宴会。胭脂半湿红玉春,暗示着女性在化妆打扮中展现出的美丽和娇艳;远山不扫娇娥颦,则体现出主人公们对仕女的温柔关怀。歌声飘飘绕梁尘,表示音乐愉悦轻松的气氛;玳瑁筵前月色新,又表现出宴会的高雅和优美。管弦相和哀思匀,则暗示着主人公们内心深处的感伤。子夜沉沉更漏促,描绘出宴会后夜晚的静谧与孤寂;绛蜡摇光照银屋,则指的是宴会结束后依然残留的灯火与欢声。馆娃宫人听未足,则说明宴会的精彩程度让所有参与者都难以忘怀。整首诗流畅而优美,用意隽永,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繁华世界的向往,也反映了古代宴会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折叠

作者介绍

陈琏 陈琏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265320.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