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嫌鹦鹉语声娇

出自唐朝白居易的《池鹤二首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池鹤二首拼音解读
gāo zhú lóng qián bàn
luàn qún yǒu fēng biāo
tóu zhà kǒng dān shā luò
shài chì cháng bái xuě xiāo
zhuǎn jiào máo xià
xián yīng shēng jiāo
lín fēng shì
chàng wàng qīng tián yún shuǐ yáo
chí zhōng zhōng
kǒng shì liáo dōng lǎo lìng wēi
dài xuě sōng zhī qiào jìng
fàng huā líng piàn zhuì máo
huí qiě xiàng lín jiān xiǔ 宿
fèn xùn zhōng tiān wài fēi
ruò wèn cháo zhī chù zài
zhǔ rén xiàng liàn wèi néng gu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乱鸡群里 一作:乱群鸡里)
在高高的竹笼前没有自己的同伴,在乱哄的鸡群却有着自己的风度。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低下头怕丹砂落下,晒翅的时候担心白色的短尾消失。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转眼看到鸬鹚觉得它毛色污浊,又讨厌鹦鹉的叫声太谄媚。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对风鸣唳想的究竟是什么呢?惆怅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遥的云水之间。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池塘中的这只鹤是鹤中稀有的品种,恐怕是传说中的辽东丁令威吧。

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它高高的站在带雪的松枝上,用菱花的花瓣点缀自己的羽毛。

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低空徘徊时会到笼子里栖宿,快速张开翅膀时终究要飞到辽阔的天空。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你若问它的故巢,它知道在哪里,只是留恋现在的主人还不能归去。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乱鸡群里 一作:乱群鸡里)
风标:指风度、品格。

低头乍恐丹砂(shā)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lú)鹚(cí)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鸬鹚:大型的食鱼游禽,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脚后位,趾扁,后趾较长,具全蹼。栖息于海滨、湖沼中。飞时颈和脚均伸直。中国有5种。常被人驯化用以捕鱼,在喉部系绳,捕到后强行吐出。

临风一唳()思何疑,怅望青田云水遥。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这首诗描述了一只孤独的鹤,它孤身在高竹笼前,周围没有同伴。相比之下,乱鸡群里有一个风向标,暗示着鸡们团结合作,而鹤却是孤独的。当鹤低头时,它会担心自己美丽的红色头部会沾上泥土。同时,晒翅膀时,它也会怀疑白雪是否已经融化。鹤意识到自己的毛色不如鸬鹚,也不如鹦鹉善于言谈。但是,当鹤感到风吹过时,它会思考未来,并望向远方的青田云水。虽然鹤在现在孤独,但它仍然坚信未来会有更好的生活。最后,诗人还表达了对鹤的敬重和爱护,希望它可以回到原来的家中,与主人相聚。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池鹤二首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只孤独的鹤,它孤身在高竹笼前,周围没有同伴。相比之下,乱鸡群里有一个风向标,暗示着鸡们团结合作,而鹤却是孤…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一只孤独的鹤,它孤身在高竹笼前,周围没有同伴。相比之下,乱鸡群里有一个风向标,暗示着鸡们团结合作,而鹤却是孤独的。当鹤低头时,它会担心自己美丽的红色头部会沾上泥土。同时,晒翅膀时,它也会怀疑白雪是否已经融化。鹤意识到自己的毛色不如鸬鹚,也不如鹦鹉善于言谈。但是,当鹤感到风吹过时,它会思考未来,并望向远方的青田云水。虽然鹤在现在孤独,但它仍然坚信未来会有更好的生活。最后,诗人还表达了对鹤的敬重和爱护,希望它可以回到原来的家中,与主人相聚。折叠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2639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