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忆东京
出自唐朝白居易的《六月三日夜闻蝉》-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景象,荷叶上挂着清晨露珠,微风吹动着柳树,月亮初盈,蝉鸣声响起。诗人在这个时刻闻到一丝北方客人的离愁之情,同时也回忆起曾经在东京听到的某种声音。他拥有一座位于竹林中的宅子,希望蝉儿们下次再来唱歌。最后借问池塘边拨船者是谁。整首诗以简约、自然、清新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的情感和向往。
- 背诵
-
六月三日夜闻蝉六月三日夜闻蝉 翻译
-
六月三日夜闻蝉六月三日夜闻蝉 赏析
苏州的六月,正是荷花飘香露珠圆润之时,凉爽的东南风吹动着柳枝,有节奏地晃动着。六月初三的夜晚,诗人听到了今年的第一声蝉鸣。刚刚听到蝉叫时,诗人这个北方来的客居之人还有些愁,是它打扰了诗人的…展开苏州的六月,正是荷花飘香露珠圆润之时,凉爽的东南风吹动着柳枝,有节奏地晃动着。六月初三的夜晚,诗人听到了今年的第一声蝉鸣。刚刚听到蝉叫时,诗人这个北方来的客居之人还有些愁,是它打扰了诗人的睡眠,让诗人睡不着觉,它勾起了诗人思乡的愁绪。原来诗人“静听忆东京”,在安静的夜里聆听着蝉鸣不禁想念洛阳的家了。在诗人洛阳家中,有一片竹林,想来此次分别后,里面有蝉又在呜叫了。但不知道自己家园中的那个小池子内有人在月色中划动着小船前行。病中多疑,病中多思,病中孤独感特别强烈,这都是人在病中的常态,诗人也不例外。诗人因病而特别想念洛阳的家园,想念那园中的家人,都是很自然之事。诗人的联想很丰富,他善于以一物为纽带,而展开遥远的另一空间的想象。月亮是诗人常用的一个联想的着笔点,但此诗不仅有月亮,还有蝉,用蝉来作联想的基础,这在历代诗歌中倒是比较少见的。但诗人将其放在特定的气氛中,感觉有些新奇,但也很亲切。诗从咏景物引发情思。开端咏荷、柳,伴随清露、好风,通过嗅觉、听觉的感受来透露夏夜纳凉的清爽舒适。诗境清新,近似孟浩然“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的境界。初三夜是新月始生之时,可见前两句未涉及视觉的感受是符合实际的。以下从初闻蝉鸣表达愁思。闻蝉而动客思,是诗人传统,白居易此际故园之思落干洛阳之宅,既有竹林风清与当前境界接近的原因,更含寓早日辞官闲居的心情。诗由景及情,浑然一体,自然无拘束。
(全文来自百度百科,侵删)
折叠六月三日夜闻蝉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景象,荷叶上挂着清晨露珠,微风吹动着柳树,月亮初盈,蝉鸣声响起。诗人在这个时刻闻到一丝北方客人…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景象,荷叶上挂着清晨露珠,微风吹动着柳树,月亮初盈,蝉鸣声响起。诗人在这个时刻闻到一丝北方客人的离愁之情,同时也回忆起曾经在东京听到的某种声音。他拥有一座位于竹林中的宅子,希望蝉儿们下次再来唱歌。最后借问池塘边拨船者是谁。整首诗以简约、自然、清新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的情感和向往。折叠作者介绍
-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24716.html
-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