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青松直上
出自唐朝白居易的《履道新居二十韵》- 履道坊西角,官河曲北头。林园四邻好,风景一家秋。
门闭深沈树,池通浅沮沟。拔青松直上,铺碧水平流。
篱菊黄金合,窗筠绿玉稠。疑连紫阳洞,似到白蘋洲。
僧至多同宿,宾来辄少留。岂无诗引兴,兼有酒销忧。
移榻临平岸,携茶上小舟。果穿闻鸟啄,萍破见鱼游。
地与尘相远,人将境共幽。泛潭菱点镜,沉浦月生钩。
厨晓烟孤起,庭寒雨半收。老饥初爱粥,瘦冷早披裘。
洛下招新隐,秦中忘旧游。辞章留凤阁,班籍寄龙楼。
病惬官曹静,闲惭俸禄优。琴书中有得,衣食外何求。
济世才无取,谋身智不周。应须共心语,万事一时休。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一位隐居山林的人所在的环境和生活状态。他住在西角的履道坊,周围有美丽的林园和官河曲,景色秋高气爽。他的门户紧闭,有深沈的树木和浅沮的池塘相伴,松树笔直地拔向天空,水面平静如镜。篱笆下盛开着黄菊,窗前绿竹长成稠密。他似乎置身于奇异的仙境,仿佛来到了紫阳洞或白蘋洲。 时常会有僧人来此共度宿夜,但客人却很少光顾。他喜欢品茶作诗,饮酒消愁,享受着平静安逸的生活。在湖畔移榻,乘舟赏景,远离尘嚣,享受孤独。他听着果子被鸟啄食的声音,看着萍藻漂浮,游鱼穿梭,感受自然的美好。他的生活简单朴素,每当厨房散发出淡淡的炊烟,冷寒的庭院被雨水潇洒浇灌,他就会喜欢起来,早晨吃一碗粥,寒冷时裹上皮衣。 他已经不再去忘怀曾经的往事和过去的友情,而是选择了隐居山林寻找宁静。他在这里写作,弹奏着古琴,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尽管他没有社会才能,但他仍然满足于自己的生活状态,无忧无虑地生活着。最后他表达了与人共同沟通的诉求,认为万物皆有生命,应该尊重自然,平心静气地面对一切。
- 背诵
-
履道新居二十韵诗意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一位隐居山林的人所在的环境和生活状态。他住在西角的履道坊,周围有美丽的林园和官河曲,景色秋高气爽。他的门…展开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一位隐居山林的人所在的环境和生活状态。他住在西角的履道坊,周围有美丽的林园和官河曲,景色秋高气爽。他的门户紧闭,有深沈的树木和浅沮的池塘相伴,松树笔直地拔向天空,水面平静如镜。篱笆下盛开着黄菊,窗前绿竹长成稠密。他似乎置身于奇异的仙境,仿佛来到了紫阳洞或白蘋洲。 时常会有僧人来此共度宿夜,但客人却很少光顾。他喜欢品茶作诗,饮酒消愁,享受着平静安逸的生活。在湖畔移榻,乘舟赏景,远离尘嚣,享受孤独。他听着果子被鸟啄食的声音,看着萍藻漂浮,游鱼穿梭,感受自然的美好。他的生活简单朴素,每当厨房散发出淡淡的炊烟,冷寒的庭院被雨水潇洒浇灌,他就会喜欢起来,早晨吃一碗粥,寒冷时裹上皮衣。 他已经不再去忘怀曾经的往事和过去的友情,而是选择了隐居山林寻找宁静。他在这里写作,弹奏着古琴,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尽管他没有社会才能,但他仍然满足于自己的生活状态,无忧无虑地生活着。最后他表达了与人共同沟通的诉求,认为万物皆有生命,应该尊重自然,平心静气地面对一切。折叠 -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2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