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伊造物者

出自唐朝白居易的《太湖石
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嶔崟。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
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
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
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任。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
太湖石拼音解读
yuǎn wàng lǎo cuó é
jìn guān guài qīn yín
cái gāo jiǔ chǐ
shì ruò qiān wàn xún
qiàn kōng huá yáng dòng
zhòng dié kuāng shān cén
miǎo xiān zhǎng jiǒng
ya rán jiàn mén shēn
xíng zhì guàn jīn
tōng qíng yīn
wèi qiū
xiān shěn shěn
tiān 姿 xìn wéi
shí yòng fēi suǒ rèn
dāo
dǎo zhēn
nǎi zhǔ rén
zhòng zhī wàn jīn
zào zhě
néng zhī x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的是作者在远望老嵯峨和近观怪嶔崟两座山之间,看到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这座山峰如此之高,仿佛有千万寻之高,而其形态奇特,似乎是由多座山峰叠加而成。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华阳洞”,山峰的顶部像仙掌一样高耸,下方的剑门深邃而神秘。 作者认为这座山峰的形态、气质都很不凡,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虽然它的年龄已经很长了,但它仍然散发着晴阴不定的气息。作者认为这座山峰应该是造物者的杰作,因为只有造物者才能真正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作者用“磨刀不如砺”和“捣帛不如砧”的比喻来强调他对这座山峰的重视和敬畏之情,并表示愿意将它视为珍贵的财富保护下去。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太湖石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作者在远望老嵯峨和近观怪嶔崟两座山之间,看到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这座山峰如此之高,仿佛有千万寻之高,而其形…展开
这首诗描述的是作者在远望老嵯峨和近观怪嶔崟两座山之间,看到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这座山峰如此之高,仿佛有千万寻之高,而其形态奇特,似乎是由多座山峰叠加而成。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华阳洞”,山峰的顶部像仙掌一样高耸,下方的剑门深邃而神秘。 作者认为这座山峰的形态、气质都很不凡,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虽然它的年龄已经很长了,但它仍然散发着晴阴不定的气息。作者认为这座山峰应该是造物者的杰作,因为只有造物者才能真正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作者用“磨刀不如砺”和“捣帛不如砧”的比喻来强调他对这座山峰的重视和敬畏之情,并表示愿意将它视为珍贵的财富保护下去。折叠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23063.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