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伊造物者
出自唐朝白居易的《太湖石》- 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嶔崟。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
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
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
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任。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的是作者在远望老嵯峨和近观怪嶔崟两座山之间,看到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这座山峰如此之高,仿佛有千万寻之高,而其形态奇特,似乎是由多座山峰叠加而成。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华阳洞”,山峰的顶部像仙掌一样高耸,下方的剑门深邃而神秘。 作者认为这座山峰的形态、气质都很不凡,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虽然它的年龄已经很长了,但它仍然散发着晴阴不定的气息。作者认为这座山峰应该是造物者的杰作,因为只有造物者才能真正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作者用“磨刀不如砺”和“捣帛不如砧”的比喻来强调他对这座山峰的重视和敬畏之情,并表示愿意将它视为珍贵的财富保护下去。
- 背诵
-
太湖石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作者在远望老嵯峨和近观怪嶔崟两座山之间,看到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这座山峰如此之高,仿佛有千万寻之高,而其形…展开这首诗描述的是作者在远望老嵯峨和近观怪嶔崟两座山之间,看到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这座山峰如此之高,仿佛有千万寻之高,而其形态奇特,似乎是由多座山峰叠加而成。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华阳洞”,山峰的顶部像仙掌一样高耸,下方的剑门深邃而神秘。 作者认为这座山峰的形态、气质都很不凡,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虽然它的年龄已经很长了,但它仍然散发着晴阴不定的气息。作者认为这座山峰应该是造物者的杰作,因为只有造物者才能真正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作者用“磨刀不如砺”和“捣帛不如砧”的比喻来强调他对这座山峰的重视和敬畏之情,并表示愿意将它视为珍贵的财富保护下去。折叠 -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23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