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飒西风树
出自唐朝白居易的《曲江感秋二首》- 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
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穷通与荣悴,委运随外物。
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夜听竹枝愁,秋看滟堆没。
近辞巴郡印,又秉纶闱笔。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
销沉昔意气,改换旧容质。独有曲江秋,风烟如往日。
疏芜南岸草,萧飒西风树。秋到未几时,蝉声又无数。
莎平绿茸合,莲落青房露。今日临望时,往年感秋处。
池中水依旧,城上山如故。独我鬓间毛,昔黑今垂素。
荣名与壮齿,相避如朝暮。时命始欲来,年颜已先去。
当春不欢乐,临老徒惊误。故作咏怀诗,题于曲江路。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经历的苦难和变迁。他在三十七岁时处于元和二年秋天,五十一岁时处于长庆二年秋天。在这两个时间点之间,他被谴黜六年,经历了贫困和荣耀的起伏,命运受到外界因素的支配。 在此期间,他前往庐山、湘江等地旅行,倾听竹枝声、观赏滟堆景色等,感叹岁月流转,自己的容颜也在逐渐改变。他曾被任命为官员,但后来遭到排斥,最终获得了官职,并在曲江路上题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中的变化和自身的变迁,表达了人生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感慨,希望读者能够从中领悟到珍惜时间、把握机会的重要性。
- 背诵
-
曲江感秋二首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经历的苦难和变迁。他在三十七岁时处于元和二年秋天,五十一岁时处于长庆二年秋天。在这两个…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经历的苦难和变迁。他在三十七岁时处于元和二年秋天,五十一岁时处于长庆二年秋天。在这两个时间点之间,他被谴黜六年,经历了贫困和荣耀的起伏,命运受到外界因素的支配。 在此期间,他前往庐山、湘江等地旅行,倾听竹枝声、观赏滟堆景色等,感叹岁月流转,自己的容颜也在逐渐改变。他曾被任命为官员,但后来遭到排斥,最终获得了官职,并在曲江路上题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中的变化和自身的变迁,表达了人生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感慨,希望读者能够从中领悟到珍惜时间、把握机会的重要性。折叠 -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1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