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凿如劈
出自唐朝白居易的《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余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
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
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歌描述了禹治水的伟业和功绩。江河从西南流来,浩浩荡荡,长波滚滚,连山都能被开凿。禹治理黄河,千年不失灾害,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如果没有禹的治水功绩,人民就像鱼一样无法生存。诗中提到了洞庭湖、青草湖等地方,描绘了大江大河深远辽阔的景象。每年秋夏之际,水位暴涨,吞噬七个泽国,使得水族有窟穴无处藏身,而农人则面临土地狭窄的问题。作者对禹治水的功绩十分敬仰,认为禹应该被尊为水官伯,并希望他能重生,再次治理江河。最后,诗人想象禹重生后手持倚天剑,指挥水流如同画图一般,渗透到沃土之中,降低河水水位,创造出更多的耕地和居住空间,使得人民兴旺发达。
- 背诵
-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诗意赏析
这首诗歌描述了禹治水的伟业和功绩。江河从西南流来,浩浩荡荡,长波滚滚,连山都能被开凿。禹治理黄河,千年不失灾害,人民得以…展开这首诗歌描述了禹治水的伟业和功绩。江河从西南流来,浩浩荡荡,长波滚滚,连山都能被开凿。禹治理黄河,千年不失灾害,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如果没有禹的治水功绩,人民就像鱼一样无法生存。诗中提到了洞庭湖、青草湖等地方,描绘了大江大河深远辽阔的景象。每年秋夏之际,水位暴涨,吞噬七个泽国,使得水族有窟穴无处藏身,而农人则面临土地狭窄的问题。作者对禹治水的功绩十分敬仰,认为禹应该被尊为水官伯,并希望他能重生,再次治理江河。最后,诗人想象禹重生后手持倚天剑,指挥水流如同画图一般,渗透到沃土之中,降低河水水位,创造出更多的耕地和居住空间,使得人民兴旺发达。折叠 -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1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