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身微但著书
出自明朝陈邦彦的《次答黎洞石先生》- 巨浸无堤纵所如,馀波疑欲及吾庐。感时泪尽频看剑,报国身微但著书。
天下尚仍平世习,几时重起故宫墟。丹成一缕同精卫,繇蘖悬知自可嘘。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李白的《秋浦歌》。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沉沦和自己无力挽回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民族复兴的向往和追求。 第一句“巨浸无堤纵所如,馀波疑欲及吾庐”意思是大水漫过堤防,波浪猛烈,似乎就要涌进他的家里。作者感到自身微弱,不足以承担报国的重任。 第二句“感时泪尽频看剑,报国身微但著书”表达了作者的忧虑和无奈。他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倍感壮志凌云。因此,他在思考应对措施的同时,也在不断催眠自己坚守信仰,不放弃希望。 最后一句“丹成一缕同精卫,繇蘖悬知自可嘘”,暗示着即使是一条鱼也可以为民族复兴作出贡献,只要有其奋斗的决心,就能实现自我价值。
- 背诵
-
次答黎洞石先生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的《秋浦歌》。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沉沦和自己无力挽回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民族复兴的向往和追求。…展开这首诗是李白的《秋浦歌》。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沉沦和自己无力挽回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民族复兴的向往和追求。 第一句“巨浸无堤纵所如,馀波疑欲及吾庐”意思是大水漫过堤防,波浪猛烈,似乎就要涌进他的家里。作者感到自身微弱,不足以承担报国的重任。 第二句“感时泪尽频看剑,报国身微但著书”表达了作者的忧虑和无奈。他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倍感壮志凌云。因此,他在思考应对措施的同时,也在不断催眠自己坚守信仰,不放弃希望。 最后一句“丹成一缕同精卫,繇蘖悬知自可嘘”,暗示着即使是一条鱼也可以为民族复兴作出贡献,只要有其奋斗的决心,就能实现自我价值。折叠 -
陈邦彦
陈邦彦(1603年~1647年),字令斌,号岩野,广东顺德龙山人。南明抗清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首,陈恭尹之父。早年设馆讲学,为当时南粤硕儒名师。明亡,年屈四十的陈邦彦疾书《中兴政要策论》万言书,并参加南明广东乡试,中举人,擢升兵部职方司主事,派往赣州参与军事。1647年(永历元年)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城破被捕,惨遭磔刑。陈邦彦深具民族气节外,诗文也…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11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