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者未必愚
出自唐朝白居易的《涧底松-念寒俊也》-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自然界的不公平和命运的无常。诗中描述了一棵百尺高的松树,生长在涧底的阴湿环境中,没有机会成为优秀的建筑材料,最终老死而无人问津。与此同时,正统社会中也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原本应该供奉于天子明堂的梁木却缺失了;相反,出身贫寒的人可能会被赋予高贵的地位,而富裕者也可能陷入贫困。最后,诗人提到珊瑚生长在深海里,而白榆则生长在天上,强调了自然界中同样存在着无法解释的奇妙现象。整首诗通过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对比,表达了人们对于宿命和命运的思考。
- 背诵
-
涧底松-念寒俊也诗意赏析
-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06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