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信疑谤毁

出自明朝林光的《义儿篇
蜾蠃祝螟蛉,祝之亦相似。有恩须有报,何必出自己。
李君六十馀,尚未有子嗣。内想忽南来,迢递携一婢。
偶逢道中人,牵儿向闸市。推篷窥相貌,抚顶循及趾。
步趋稍安详,顾盼穷瞻视。徘徊一停舟,目人心自美。
欢然解囊橐,颜生镜中喜。须臾发舟行,踪迹存契纸。
抚摩日复日,进退承诏唯。短句与长歌,出口复入耳。
满堂聚宾客,谈谑动拜跪。揭来动遐思,携之问卜史。
偶逢道中人,历历谈终始。屈指稽岁年,往事刚十纪。
传闻虽暧昧,谁复生诋訾。春风索赠篇,操笔复终止。
非无忠告心,未信疑谤毁。永终知敝训,归妹有深旨。
主君信有容,娣袂添罗绮。载咏螽斯诗,迤逦及麟趾。
始知有周盛,万福兴太姒。西汉牝鸡晨,暗蓄他人子。
公义久自明,毕竟何足恃。大宗小宗派,递相传福祉。
宗祀乃延绵,道心常不死。我诗扶大义,抑亦存圣轨。
义儿真义儿,恩深报没齿。义儿终义儿,谁道堪继李。
义儿篇拼音解读
guǒ luǒ zhù míng líng
zhù zhī xiàng
yǒu ēn yǒu bào
chū
jūn liù shí
shàng wèi yǒu
nèi xiǎng nán lái
tiáo xié
ǒu féng dào zhōng rén
qiān ér xiàng zhá shì
tuī péng kuī xiàng mào
dǐng xún zhǐ
shāo ān xiáng
pàn qióng zhān shì
pái huái tíng zhōu
rén xīn měi
huān rán jiě náng tuó
yán shēng jìng zhōng
zhōu háng
zōng cún zhǐ
jìn tuì 退 chéng zhào wéi
duǎn zhǎng
chū kǒu ěr
mǎn táng bīn
tán xuè dòng bài guì
jiē lái dòng xiá
xié zhī wèn bo shǐ
ǒu féng dào zhōng rén
tán zhōng shǐ
zhǐ suì nián
wǎng shì gāng shí
chuán wén suī ài mèi
shuí shēng
chūn fēng suǒ zèng piān
cāo zhōng zhǐ
fēi zhōng gào xīn
wèi xìn bàng huǐ
yǒng zhōng zhī xùn
guī mèi yǒu shēn zhǐ
zhǔ jūn xìn yǒu róng
mèi tiān luó
zǎi yǒng zhōng shī
lín zhǐ
shǐ zhī yǒu zhōu shèng
wàn xìng tài
西 hàn pìn chén
àn rén
gōng jiǔ míng
jìng shì
zōng xiǎo zōng pài
xiàng chuán zhǐ
zōng nǎi yán mián
dào xīn cháng
shī
cún shèng guǐ
ér zhēn ér
ēn shēn bào méi chǐ 齿
ér zhōng ér
shuí dào k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叙述了李君六十多岁没有儿子的心情,他在路上遇到一位道士带着一个女仆,经过交谈得知女仆是祝螟蛉,于是他也向她祝福。后来李君帮助女仆,在船上与她相处并成为朋友,最终女仆为他占卜并预言他会有儿子。此外,诗中还涉及传宗接代、公义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等话题。 整首诗内容较为隐晦,夹杂了不少的历史典故。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孝道、忠义之类的传统美德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家族的期望和对未来的信心。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义儿篇诗意赏析

这首诗叙述了李君六十多岁没有儿子的心情,他在路上遇到一位道士带着一个女仆,经过交谈得知女仆是祝螟蛉,于是他也向她祝福。后…展开
这首诗叙述了李君六十多岁没有儿子的心情,他在路上遇到一位道士带着一个女仆,经过交谈得知女仆是祝螟蛉,于是他也向她祝福。后来李君帮助女仆,在船上与她相处并成为朋友,最终女仆为他占卜并预言他会有儿子。此外,诗中还涉及传宗接代、公义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等话题。 整首诗内容较为隐晦,夹杂了不少的历史典故。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孝道、忠义之类的传统美德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家族的期望和对未来的信心。折叠

作者介绍

林光 林光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062947.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