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言仿论语

出自明朝李昱的《五言古诗凡十四首 其十一
子云不晓事,老厌居执戟。法言仿论语,太玄拟周易。
美新无乃佞,意谓伸蠖尺。投阁身致危,于道竟何益。
何如渊明翁,敝屣弃彭泽。浩歌归去来,南山耸秋碧。
五言古诗凡十四首 其十一拼音解读
yún xiǎo shì
lǎo yàn zhí
yán fǎng 仿 lùn
tài xuán zhōu
měi xīn nǎi nìng
wèi shēn huò chǐ
tóu shēn zhì wēi
dào jìng
yuān míng wēng
péng
hào guī lái
nán shān sǒng qi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追求学问和修身的态度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渊明翁的赞扬和景物的描写。 首先,作者对于一些人只是空谈而不实践、不了解实际情况却乱说话的态度感到厌倦,认为他们仿效儒家经典《论语》的教义,却无法真正理解其内涵。另外,还有人虽然努力求学,但只会投机取巧,想方设法“伸蠖尺”(用小聪明去获取利益),从而忽视了道德原则和风险。 接着,作者提出自己对于如何追求学问和修身的看法,认为不能只靠书本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即使面临危险,也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但最后作者也意识到,这种做法并非所有人都能承担,因此提出了“何如渊明翁”的观点,即要像渊明翁那样,放弃名利,追求内心的真正需求,回归生活的本质。 最后,作者以南山秋色的描绘来展示自己对于回归自然和追求内心真正需求的向往。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五言古诗凡十四首 其十一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追求学问和修身的态度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渊明翁的赞扬和景物的描写。…展开
这首诗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追求学问和修身的态度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渊明翁的赞扬和景物的描写。 首先,作者对于一些人只是空谈而不实践、不了解实际情况却乱说话的态度感到厌倦,认为他们仿效儒家经典《论语》的教义,却无法真正理解其内涵。另外,还有人虽然努力求学,但只会投机取巧,想方设法“伸蠖尺”(用小聪明去获取利益),从而忽视了道德原则和风险。 接着,作者提出自己对于如何追求学问和修身的看法,认为不能只靠书本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即使面临危险,也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但最后作者也意识到,这种做法并非所有人都能承担,因此提出了“何如渊明翁”的观点,即要像渊明翁那样,放弃名利,追求内心的真正需求,回归生活的本质。 最后,作者以南山秋色的描绘来展示自己对于回归自然和追求内心真正需求的向往。折叠

作者介绍

李昱 李昱 元明间浙江钱塘人,字宗表,号草阁。元末避居永康、东阳间,授徒为业。明洪武中官国子监助教。有《草阁集》。…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976660.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