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柱二十年

出自明朝曾灿的《赠汪舟次兼寄吴野人
大儒惜口珠,群蚁慕膻肉。窃名因窃钩,杀身苦不足。
酿成盗贼区,甘受排墙戮。汪君独怆怀,读书破万斛。
倚柱二十年,双趺犹在目。名动公卿间,紫荆满华毂。
槐板企林宗,草屏羡元叔。直视如等夷,不以愧幽独。
于时有高士,寄居淮海曲。身不入州府,何从及荣辱。
唯君能与游,素交久弥笃。唱和盈百篇,一一归老朴。
君为扬扢之,装潢连卷轴。吁嗟今之人,噂沓纷相逐。
但食五侯鲭,安知贵菽粟。
赠汪舟次兼寄吴野人拼音解读
kǒu zhū
qún shān ròu
qiè míng yīn qiè gōu
shā shēn
niàng chéng dào zéi
gān shòu pái qiáng
wāng jūn chuàng huái 怀
shū wàn
zhù èr shí nián
shuāng yóu zài
míng dòng gōng qīng jiān
jīng mǎn huá
huái bǎn lín zōng
cǎo píng xiàn yuán shū
zhí shì děng
kuì yōu
shí yǒu gāo shì
huái hǎi
shēn zhōu
cóng róng
wéi jūn néng yóu
jiāo jiǔ
chàng yíng bǎi piān
guī lǎo
jūn wéi yáng zhī
zhuāng huáng lián juàn zhóu
jiē jīn zhī rén
zǔn fēn xiàng zhú
dàn shí hóu qīng
ān zhī guì sh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的主题是才学和道德的微妙关系。诗人通过描述两个人物的不同命运来表达他的观点。 第一位是“大儒”,他珍惜知识,但却因偷窃而被处死。第二位是“群蚁”,它们虽然只顾自己的欲望,但成为了“排墙戮”的对象,被残酷地杀害。 诗中表达了对知识和道德的赞赏,同时也警示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自己的价值观。此外,诗人还提到了一个高士,他在淮海曲中生活,与诗人结交多年,并共同创作歌谣。诗人在叹息当时的社会风气时也寄托着对友情与真正的价值观的信仰。 总之,这首诗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无论在任何环境下,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而不是随波逐流,否则最终只会导致灭亡。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赠汪舟次兼寄吴野人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才学和道德的微妙关系。诗人通过描述两个人物的不同命运来表达他的观点。 第一位是“大儒”,他珍惜知识,但却…展开
这首诗的主题是才学和道德的微妙关系。诗人通过描述两个人物的不同命运来表达他的观点。 第一位是“大儒”,他珍惜知识,但却因偷窃而被处死。第二位是“群蚁”,它们虽然只顾自己的欲望,但成为了“排墙戮”的对象,被残酷地杀害。 诗中表达了对知识和道德的赞赏,同时也警示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自己的价值观。此外,诗人还提到了一个高士,他在淮海曲中生活,与诗人结交多年,并共同创作歌谣。诗人在叹息当时的社会风气时也寄托着对友情与真正的价值观的信仰。 总之,这首诗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无论在任何环境下,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而不是随波逐流,否则最终只会导致灭亡。折叠

作者介绍

曾灿 曾灿 (1626—1689)明末清初江西宁都人。原名传灿,字青藜,号止山。曾参南明唐王军事。败后为僧出游。回里筑六松草堂。以后出游东南,居苏州光福二十余年。晚年以笔舌糊口四方,卒于京师。曾选同时人诗为《过日集》,又有《六松草堂文集》、《西崦草堂诗集》等。…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963488.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