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满床明

出自唐朝元稹的《夜闲(此后并悼亡)
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
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

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
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
夜闲(此后并悼亡)拼音解读
gǎn dōu mèng
hún xiāo zhuǎn jīng
fēng lián bàn gōu luò
qiū yuè mǎn chuáng míng
chàng wàng lín jiē zuò
chén yín rào shù háng
qín zài yōu xiá
shí bèng duàn xián shē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中的内心思绪和感受。作者感性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追忆。 第一句“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意味着作者已经感到无梦,精神压抑,很难入睡。第二句“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则描写了半开的窗户、摇曳的窗帘、床头清冷的秋月等环境特点,给读者形象的展现了一幅静谧而凄美的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则描述了作者独自坐在门前思考着什么,或者漫步于寂静的树林中,享受孤独的感觉。最后一句“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则意味着作者的内心似乎还有一些无法释放的情感和愁苦,只能借助于孤单的琴声来发泄。整首诗抒发了作者的孤独、忧愁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恋,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闲情逸致和文化内涵。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夜闲(此后并悼亡)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中的内心思绪和感受。作者感性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追忆。…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中的内心思绪和感受。作者感性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追忆。 第一句“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意味着作者已经感到无梦,精神压抑,很难入睡。第二句“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则描写了半开的窗户、摇曳的窗帘、床头清冷的秋月等环境特点,给读者形象的展现了一幅静谧而凄美的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则描述了作者独自坐在门前思考着什么,或者漫步于寂静的树林中,享受孤独的感觉。最后一句“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则意味着作者的内心似乎还有一些无法释放的情感和愁苦,只能借助于孤单的琴声来发泄。整首诗抒发了作者的孤独、忧愁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恋,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闲情逸致和文化内涵。折叠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遭到这次打击后,转与宦官和权贵妥协,并通过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荐,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不久,调任同州刺史。文…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96145.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